:::

第 1001 期

建諸天地人文化成,充滿美感幸福學校


黃啟清/臺北市立建成國中校長

瀏覽次數:80

建成國中,這是一所充滿美感的幸福學校。

建成國中,首創學校、美術館(當代藝術館)與古蹟(建成小學校、市府舊廈),三位一體共構,可以說是獨步全球、絕無僅有。全世界沒有任何一間美術館像當代藝術館一樣,可以擁有一個校園,當作她的後花園,當作她推廣藝術教育的基地;同樣地,全世界也沒有一間學校像建成國中一樣,可以擁有一間美術館,當作她的藝術圖書館,當作她的藝術實驗室。建成國中與當代藝術館,注定要在一起的。

藝術,就是一種告白,一種對世界進行探索的試金石

鳥瞰臺北盆地,當代古蹟的「鐘塔」與建成校園的「鐘樓」,形成一條軸線,直指台北建城時,最重要的精神指標——圓山飯店(前臺灣神社),直奔臺北盆地的最高峰七星山。原來,建成,本身是帶有使命的,是有城市發展高度的,是有社會責任與承擔的。教育,就不只是教育,我們可以站在教育改革的浪頭上,重新定義自己,重新定義學校,學校不只能上學,更可以成為地方的驕傲。

學校願景,扎根在地邁向國際的幸福學園。

「扎根在地」:絲路旅行者。建成國中相信土地,以「土地」為文本,「絲路」為路徑,「旅行」為工具,我們可以帶領孩子,鳥瞰世界,傾聽洲際,壯遊島國,探索城市,走讀社區,發現學校,定位自己。「邁向國際」:思路履行者。建成國中相信孩子,適性揚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思路」就是探究力,「履行者」就是實踐力,一旦融入全球議題,就是國際移動力,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實踐家。「幸福學園」:師路侶行者。建成國中相信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換言之,為師之道,陪伴而已。陪伴孩子與家長,共同面對狂飆期的煩惱,給予支持與鼓勵,走出生命的活力。

當代藝術,館校合作。

連續超過20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行政團隊、駐校藝術家與本校行政團隊、教師,共組跨業界、跨局處、跨領域的社群,透過課程教學共同備課,年年創新設計街區藝術展覽「街大歡喜」,展出學生的集體創作,同時還由學生親自導覽自己的創作理念與作品特色。今年的館校合作計畫,創下新高度,擴大為一年期的行動藝術「川堂」,直接拆掉白門,設立象徵意義濃厚的桌球桌,代表雙方合作意向上的一來一往,有來有往。

表演藝術,多元展能。

參與式戲劇課程,結合黑門山上劇團,進行青春期表演課,自己的文化自己說,自己的故事自己演。館校合作,結合駐校藝術家,融入偶戲、搖擺舞、原住民舞蹈、蔡瑞月舞蹈社,多元展現肢體藝術。近期更結合台灣應用劇場「她在異鄉」的國際移工議題,閱讀移工真實故事,邊觀看劇團表演,邊分組討論拆解問題,最後親自演出,同理體會移工處境,達到換位思考之效果。

傳統藝術,責任承擔。

國樂,音樂界的山水畫,文化積累,源遠流長,呈現出獨特的意境美感,是一種文化保存,是一種歷史責任,更是一種承先啟後的使命。國樂,讓世界聽見不一樣的聲音,豐富音樂的境界,這完全符應建成的願景,扎根在地,邁向國際的精神。我們有超過20年國樂團的社團經驗,轉化成為開設藝術才能班即「國樂專班」的實踐。另外,傳統花燈社團教學,舉辦全國全市的教師研習,讓更多親師生參與花燈競賽與展出。

空間美學,減法設計。

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以學生為主體,學校課程教學為核心,從人、社區及生態環境的互動中培養「發覺美」、「探索美」、「感受美」、「認識美」及「實踐美」的知能。 這場美感新生活運動,不僅僅是一個計畫案,而是希望透過參與、互動、創造、價值轉換所建構的經驗裡,不間斷在生活中發生「動態演進歷程」,不間斷的提升國民美感素養。讓校園美感意識遍地開花,創造校園中的美感環境教育場。

美,無所不在。

我們相信土地是有課程位格,是滋養課程的溫床,所以整個城市都是學生的教室,無圍牆博物館之城北廊帶,就是我們的操場。當代藝術館、中山藏藝所、台北光點、蔡瑞月舞蹈社、誠品生活、宮前町砌石大溝,就是我們的專科教室。地方耆老、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藝術家,都是我們的老師。藝術,就是驅動學校前進的火車頭,我們相信,風景會越走越美麗。學生燦爛的笑容,就是我們對美、對藝術的堅持下,最大的回報。

我們深信,藝術可以轉動學校,藉由學校帶動社區,社區自然連動城市,城市就會改變國家,進而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建成國中藝術教育課程
建成國中藝術教育課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藝術課程街頭發表會
藝術課程街頭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