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參加一場「暢行世界的力量----未來人才培育」國際教育發表會。發表會邀請了三位臺灣當代知名的作家劉軒、褚士瑩及謝哲青,以沙龍的形式進行討論。他們都有豐富的國外居住或長期旅行的經驗,甚至受過國外教育,從自己國內外成長經驗談起,以及教育如何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而他們多采多姿的「現在」,就是過去想像的「未來」。滿堂笑聲不斷,掌聲衝擊著每個人的心。這是一場創新形態的沙龍,是一場未來的思考,思考未來是什麼?未來在哪裡?
夢想化為未來
劉軒八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就讀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教育博士班,曾在紐約朱利亞學院主修過鋼琴與作曲。他做過廣播節目主持人、作家、演說家、音樂製作人等不同工作,在許多專業領域都表現得非常傑出,可數一數他的「未來」有多少可能。
褚士瑩拍過喜餅、飲料廣告,主持過電視及廣播節目,是作家、公益旅行家,也擔任多個國際非營利組織顧問…,他在臺大念政治、埃及開羅念新聞、美國哈佛念公共關係。他從十七歲開始即過著遊牧民族般的生活,走過了八十幾個國家,有外蒙古、密克羅尼西亞、希臘、南斯拉夫、北非等多國,這些都是他走出來的「未來」。
謝哲青是倫敦亞非學院考古學與藝術史碩士,行遍五大洲,旅行超過一百七十個國家,他認為旅行是印證「知識」最好的方式。他是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攀岩家、登山家、文史學者,也是知名旅行家,「未來」他還會走出什麼樣的路?
他們三位都有遠見、有夢想,有與眾不同的思考,豐富的學識和膽識如雙翅,讓他們勇敢的展翅高飛,擁有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未來」。
創造豐富未來
曾經「因為無聊,所以豐富」的國際知名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小時候生活在單調又無聊的郊區,為了打發無聊開始學攝影,靠著一部八厘米攝影機,發揮想像力自己創作故事、自己攝影,增加了生活情趣,創造快樂。他十五歲時,就完成了四十分鐘長度的作品《無處可逃》,後來又拍了十幾部作品,經費都是利用假日打工所得的。史匹柏不在乎所住的地方偏僻又沒有生氣,也不怪生活平淡無趣,不擔心沒有未來,他透過攝影及豐富的想像力,為自己創造了精彩的童年,使偏鄉也可以創造出燦爛的未來電影故事。
美國詩人哈利‧肯普說:「窮人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夢想的人。」我們住什麼地方都無所謂,但可以學習蒲公英的種子隨風而飛,也許無法預知未來,但不管將來會飛到哪裡,就會在那裡落地生根。
勇氣和想像力就如土地和水,提供未來的種子充足、堅強且旺盛的生命力,貧瘠的土地終將開出美麗的花朵。
未來是進行式
未來一直來
教育制度,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從課程標準到課程綱要、97課綱到108課綱;教育改革,從410遊行大教改到教學寧靜革命,至今教育仍在變動中。我有幸適逢臺灣教育政策變革最大的年代,心中不免焦慮惶恐,尤其擔任學校領航者期間,正好迎接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開啟,新課綱的啟航。
哲學家齊克果說:「一個船長在出海之前,就已經了解他的整個航程;但一個戰士只有到了遠方海上,才能獲得命令。」
船長和戰士是人生中不同的角色,擔任校長像是船長,要了解世界教育潮流、社會教育脈動、掌握教育政策方向,轉化為學校經營策略,勇敢掌舵發揮領導力引領方向與戰士一起乘風破浪,站在浪頭上,和孩子一起迎接一直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