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BM與Google在量子電腦科技的突破引起了資訊科技關注,相較於古典超級電腦,量子電腦的運算速度讓人驚豔之餘,也讓我們對於未來的世界發展充滿了期待與想像,近年資通訊科技技術快速發展,在大數據、雲端技術甚至5G網路的加持下,各項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科技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便捷的數位服務已經開始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當然,教育智慧化的程度也跟著提升,我們關注的不再侷限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更要囊括校園生活每個面向,發展實質意義的智慧校園。
作為首善之都,臺北市政府積極透過智慧教育(Smarter Education)倡導網路人權,讓每位孩子透過線上學習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臺北市更因此連續2年獲得「亞太區智慧城市教育類大獎(IDC SCAPA)」的國際認可。2018年開始搭配前瞻計畫經費3年投入近16億打造智慧校園基礎建設,硬體方面包含校園高速光纖網路,班班有WIFI-6無線網路分享器,在每班有單槍投影機的基礎上,全市近三分之一的教室裝設了85吋的觸控式螢幕,大量補助各校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行動載具,軟體方面則是持續優化充實臺北酷課雲平臺資源,拍攝108課綱線上教學影片等,搭配師生校園單一身分帳號機制及行動學習輔導小組制度,臺北市在智慧教育已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不只期待師生善用行動載具進行課堂教學互動,更鼓勵教師利用線上教學平臺進行課程管理、分析學生學習數據,也期待學生運用平臺建立學習歷程檔案,掌握各章節學習成熟度與進度,朝向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的方向邁進。此外,程式設計、自造及新興科技(如人工智慧、量子電腦等)亦是下一代跨域人才必須掌握的知能與素養,臺北市在2019年已完成國小到高中職、具體到抽象的系統化課程規劃,今年更完成幼兒園階段的運算思維教案彙編,成功打造K-12的程式教育路徑,另搭配多元的資通訊大賽、貓咪盃等競賽活動,激起學生投入機器人、程式控制無人機、AI自走車等資訊科技領域的學習熱情。
教育的數位化、智慧化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不可忽略的趨勢,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預知科技發展會帶給產業什麼樣的改變,未來的職場會變成什麼型態,但可以肯定的是,臺北市智慧教育在教師與家長的支持下,結合產、官、學、研的資源,將有效提升學生跨域整合與資訊科技的素養,配合終身學習的習慣,定能為臺北市的學生開創屬於他們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