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認為,幼兒園教師很難組成協作共備的學習社群,一方面沒有共同版本的教科書,另一方面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非常繁瑣,彼此之間沒有時間做教學上的專業對話,較難達成共識,凝聚課程理念。為了改變這種觀念,臺北市幼兒教育輔導小組採專業學習社群方式,建立跨校教師合作團隊進行共同研究,依據課程目標、幼兒學習需求及園所的特色,以深化各學習區為目標,反思進步、創新實驗為核心、前瞻未來競爭力取向,建立幼兒園協作共備的模式,以下是我們的分享。
一、怎麼開始:
(一)立即行動版─兩人以上,找一個可以聚會的地點,從一個小時開始。
(二)基礎進階版─找到四個有加入教師會的夥伴,申請教師會的教師專業支持系統基地班,有公假和部分經費挹注,支持社群運作。
(三)專業升級版─申請教育部專業輔導計畫,邀集園內夥伴一同在專家學者的引領下,構築園內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四)跨園揪團版─與小學教師一同組成跨學層的社群,從申請教師揪團研習開始,自辦符應專業發展需求的研習講座。
二、可聚焦的議題:
學習環境的規劃、新課綱的實踐,生活教育、美感教育、行動研究、深耕閱讀等不同的面向都是可聚焦的視角,重點在於專業對話後回到現場的實踐與調整。
三、共備的做法:
(一)凝聚起點:教師思考在教學現場中想精進的、有興趣的、想解決的、有疑惑的議題,如:教學實務的困境、教師省思、教學脈絡、學生學習品質提升等等。
(二)尋找夥伴︰共備成員組成,可以是自己校園(內)、跨校(園)、不同領域、不同群組的成員,只要大家有相同信念、志同道合,願意挑戰與突破,彼此相互砥礪,都可以形成小組中的一員。必要時,可邀請專家學者參與,更能達到共備的效益。
(三)建立共識︰組成共備成員後,可根據原先設定的議題,進一步確立想要共同備課的方向。
(四)規劃期程及重點︰有了想要討論的議題,羅列出大家可以協作共備的時間、每次針對議題所討論的重點。
(五)成員工作分配︰根據期程,適當的分配工作,包含主帶者、紀錄、拍照、場地安排、資料蒐集與彙整等…。
(六)決定協作共備方式:
A.共同備課可採不同方式,例如, 面對面討論、網路社群交換意見等。 建議能定期的見面、討論,產生對話, 過程中能相互釐清觀點,建立情誼, 彼此認識與了解,進而培養默契, 是自我成長開端。
B.成員依每次訂定時間出席, 事前準備及充分了解每次討論的重點, 到共備小組進行討論→按照討論結果, 回到現場做做看→記錄遭遇的問題→ 將實作中所完成的概況及遭遇的問 題,放到共備群組中,讓夥伴先行了解 →大家仔細閱讀與思考→回到共備小 組討論,一起腦力激盪→解決問題→ 彼此回饋分享。
C.假使未能問題解決→一起回到問題點→再進行討論→或邀請專家學者 加入,提供意見→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D.共備運用過程,是採PDCA 循環歷程進行備課(規劃、執行、檢討、行 動),以循環檢視歷程為依據,以促進共同備課之效能。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這句話用在協作共備, 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教師單打獨鬥已不符合現今的教育現況,透過協作共備, 共同面對與解決幼兒學習的挑戰,不僅能提升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個人的自我 實現,更重要的是進而改進教學品質,造福更多兒童,邀請您一起加入協作共 備學習社群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