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63 期

咱們都該知道也該建立的「學習生態系統」:一種永續共存共好的良方


劉怡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

瀏覽次數:8823

十二年國教所提倡的「自發、互動、共好」目標,多數研究、實務、報導乃至於研習都聚焦在學生的學習,卻忽略促進學生學習的組織系統學習,也就是包含全體師生、行政、家庭、社區等學校所處的生態系統的學習。也就是說,培養學生「自動好」不僅止於課程與評量設計、調整教學方法或策略,更重要且根本的核心在於促進「變好」的動/量能與機制,動能的驅使源自於每位成員對學校生態系統共好的認同、信念、與決為(informed decision),量能指的是推動共好的帶寬(bandwidth)與能力,而機制則觀乎讓學校生態系統能永續發展的自我運作網絡基礎設施。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所提倡的停課不停學,強調遠距與移/行動學習的重要,也讓全球各地深切體認到學習不限於學校,而是仰賴整個學校生態系統的資源、交流與支持,近來多項國際報告接連分享各地透過串連學校生態系統中不同stakeholders(actors)的相互合作而建立共學模式的個案(如:SKOLKOVO and Global Education Futures、OECD Education Continuity Stories From The Coronavirus Crisis),提出「學習生態系統(learning ecosystems)」的概念。

學習生態系統包含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短/長期型態、及開放且不斷發展的學習社群網絡,這些學習社群包含多元提供者與參與者,目的為提供多元學習需求(Hannon, Thomas, Ward, & Beresford, 2019)。學習生態系統的發展繫乎於每位系統中個體(成員、團體、組織等)間的鏈結、溝通與協作,致力於促進學習的共同目標,而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對學習的影響,有效學習需透過社會人際互動而發展、提升,因此,學習生態系統具自發性、社會性、結構性、關係性、持續性、及認知性的網絡屬性。強而永續的學習生態系統能促進各類學習社群網絡的進化發展,以達到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這類的學習生態系統可以透過形成性系統檢查自我診斷與修正,例如NetEdu計畫,一個由筆者與跨五大洲多國團隊發起的學校系統檢測平台,著眼於學校欲達到系統性的影響發展所應具備的發展方向,如:信任與支持性的組織氣候、教育公平與個人化學習、合作與創新等(如圖1),學校系統可依其發展需求隨時檢測各方向的發展,並提供自身或參考他國經驗,其根本的核心精神與實踐便是透過社會歷程發展的人際關係以及系統全員對學習理念的共識及投入,讓學校生態系統的發展變成全員的使命。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圖1:NetEdu計畫中學校紡員(School Weavers)平台之概念架構圖
圖1:NetEdu計畫中學校紡員(School Weavers)平台之概念架構圖

為了瞭解系統中個體與全體的貢獻,漸多學術與實務社群起而使用社會網絡瞭解系統的樣態與發展,相關理論與實務也逐漸透過個案或大規模研究發展中,例如:紐西蘭自2017起倡導的學習社群政策(Community of Learning Act)即鼓勵多個學校組織形成區域生態系統,共同為提升學習而努力,舉例,圖2為紐西蘭某一個包含四所國高中小的學習社群校際間共同發展課程的相互合作網絡圖,圖點及其顏色代表各自學校的成員,點之間的線指的是成員間的課程合作關係,點的大小代表與他人合作的程度(點愈大合作程度愈高),透過網絡圖可初步瞭解該社群跨校間課程合作關係相較於校內合作關係為薄弱,也進一步指出需增強跨校合作的發展方向。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圖2:紐西蘭某一學習社群的課程合作網絡關係圖
圖2:紐西蘭某一學習社群的課程合作網絡關係圖

獨好不如共好,共好仰賴每位學校系統成員與各子系統的協力運作,共同為促進學習在多方面努力,建立「學習生態系統」,才能達到永續共存又共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