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85 期

讓雙語教育擊在好球區:臺北市雙語教育推動實務


簡雅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師培處雙語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副教授

瀏覽次數:5896

臺北市推動雙語教育預計在2026年所有公立國中小學全轉型為雙語課程學校。然而,低年級適不適合雙語教學,是大家所關切的議題。依據筆者近四年訪視國小雙語教學現場的了解,全面雙語教育的推動,最大的推手莫過於現場教師,組成共備社群,投入素養導向的雙語課程設計。以下將分享雙語發展的相關研究與雙語教學現場的觀察。

越早開始雙語學習有助於雙語發展

根據過去的文獻,大腦部布洛卡區(Broca's Area)是語言訊息處理及話語產生的區域,因此母語和第二語言的處理都會在布洛卡區。 Kim, Relkin, Lee, 及 Hirsch (1997) 在腦神經和第二語言相關的皮質區研究中發現,若自小開始學習雙語,第二語言和母語在布洛卡區的使用區域會重疊。相對的,較晚才接觸第二外語的人,第二外語在布洛卡區使用的區域就和母語不同。這就好比打網球,球擊中拍面的好球區(Sweet Spot)時,球的彈力較大,球速較快;而擊球偏離拍面中心,則較缺乏速度,控制較差。雖然同樣能擊出球,研究中較早接觸第二外語的擊球點較集中,較晚接觸的擊球點較離散,因此臺北市的學童能從低年級就有較多透過英語學習學科的機會,可能對於學童雙語發展較有優勢。

教師將複雜概念淺顯呈現,深化雙語學習

雙語課程並非完全仰賴教科書作為課程,而是根據108課綱、學科領綱出發,提升學生素養的課程設計。不但考量學生的生活經驗、背景知識、也考量了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別於以往教師上課使用含有多媒體課文內容的電子教科書教學,雙語課堂的教學常常是以圖示、照片、影片、中英文字等多模態媒材精心設計過,一目了然的雙語簡報。教師將複雜概念分解,單頁訊息量簡化,因此雙語討論議題所需的背景知識,教師們會提供實例、照片,而不是全部仰賴中文或英文單一模態的口述。讓學生能透過不同模態來確認自己的理解,雙語課堂更多學習互動,與學生投入學習的聲音。

雙語課程常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為主,透過任務導向教學 (Task based learning) 或 探究式學習(Inquiry Based Learning) 讓學生透過議題、探究、實作、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課堂中設計小組進行學習活動的時間,可以以中英文討論、體驗等學生主導性較高的雙語學習活動,讓學童也能有多模態的學習產出來深化學習成效。此外,培養學童的雙語提問力也是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一生受用的學習能力。特別在學生不懂的時候,筆者發現學童會在小組內先問同儕,確定要完成的任務,因此教師更要鼓勵學生提問。

低年級學童樂於接受雙語教育

以筆者在兩校的雙語教學現場觀察為例,臺北市辛亥國小導師雙語生活課程「早餐真重要」一課,教師自編雙語歌曲,用兩隻老虎的旋律讓孩子們唱 「In the morning, in the morning. Have breakfast. Have breakfast. It's good for you. It's good for you. 吃早餐。吃早餐」。並以紅綠燈手牌讓學生以英文判別營養健康的早餐,透過音效節奏讓二年級學生開心舉手,勇於表達。同樣地,臺北市實踐國小導師上雙語生活課讓學童動手做 Bean Shaker 和 Rice Shaker ,聽聽看聲音是否相同?Do they sound the same? 導師透過與學科專家王美芬教授的指導,低年級就導入實驗概念,讓學童討論為什麼要倒入一樣多的米和綠豆。由上述可知,低年級的孩子對於使用中英雙語上課接受度高,樂於發言、樂於模仿聽到的英語、可朔性高。此外,在學童的滿意度方面,四年的雙語教學實施,學生學習滿意度皆在逐年成長。教育部國教署部分領域雙語教學課程計畫中(陳錦芬,2022),自107學年度至110學年度四萬三千人次的學童學習滿意度調查,低年級對於雙語課的接受度高(80%)。110學年度低年級學習滿意度為82.2%,尤其是生活課程更高達86%。

不論是英語教育或雙語教育,臺北市一直走在國家教育政策的前端。根據筆者的經驗,低年級的學童覺得雙語課程是很自然的事,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也額外的用心,設計了許多多模態的教材與學具及動手做、觀察體驗的活動。期待臺北市的雙語教育能繼續延續,培養臺北市兒童及早具備國際移動力。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臺北市辛亥國小導師雙語生活課程
臺北市辛亥國小導師雙語生活課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臺北市實踐國小導師雙語生活課程
臺北市實踐國小導師雙語生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