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94 期

跨領域課程發展—釋義與深化


國教教育研究院退休副研究員范信賢

瀏覽次數:2671

經濟學人智庫在微軟贊助下,針對八個不同國家千餘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並探討2030年教學樣貌的變化,指出學校教學三大趨勢(The Economist,2020):第一,科技革新推動教學發展,個人化與自我導向學習更普遍;第二,學生的組成日趨差異,社交與情緒技能(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更為重要;第三,議題本位學習以及跨科目、跨領域的探索越形重要。 其實,回應與世界真實連結的學習及快速的未來變化,學校教育除領域學習之外,4P取向的深度學習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及發展(如圖1)。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圖1: 4P取向的深度學習(范信賢自繪)
圖1: 4P取向的深度學習(范信賢自繪)

面對跨領域課程的發展趨勢,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在「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中皆有跨領域課程的發展空間(如圖2)。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圖2: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跨領域課程發展空間(范信賢自繪)
圖2: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跨領域課程發展空間(范信賢自繪)

其中部定課程規劃如下(教育部,2021:12):

在符合教育部教學正常化之相關規定及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然則,學校現場實踐裡,跨領域課程大多是於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中實施,特別是第一類的「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參照總綱規範和國教署補充說明(教育部,2021:9、12;國教署,2021),其課程規劃,「不應為部定課程單一領域或科目的重複學習」(國教署,2021),而須符應「跨領域」、「統整性探究」且是「主題/專題/議題」的課程類型(課程內的各單元設計需彼此相關連貫)。亦即此類跨領域統整性探究課程需考量生態有機的觀點,因地、因校、因師、因生制宜的進行整全系統性的課程發展,以有助彰顯學校特色及學生學習主體,以與世界真實的相遇(范信賢、陳思玎,2021)。

當然,領域課程或跨領域課程都是希望透過慎思的「課程發展」來支持與滋養「學生學習」,如欲引導學生意義感、理解性和創造性的深度學習,二者皆須結合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參見備註) ,創造「課題—探究—表現」的學習風景(見圖3)。對於前述學習狀態,相較之下,跨領域學習課程無疑有著更長久課堂學習時間的優勢,至盼學校善用彈性學習的跨領域統整性探究課程,深化學校願景、建構校本特色並強化學生深度學習,以使學校、教師和學生更能面對現實挑戰與韌性創化未來。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圖3:素養導向教學的學習風貌(范信賢自繪)
圖3:素養導向教學的學習風貌(范信賢自繪)

備註

素養導向課程及教學設計為以下四項原則:1.注重知識、技能與態度的整合;2.導入情境脈絡化的學習;3.關注學習策略及方法;4.強調活用實踐的表現。就此而言,素養導向教學著重在情境脈絡化中,整合性的學習相關知識、技能和態度,同時學會學習方法與策略,進而在實際生活或新情境中加以整合活用,而有助彰顯學習主體性並更能迎向未來。(范信賢,2020)

參考文獻

范信賢(2020),素養導向的公民與社會科教學。載於劉秀嫚主編,素養導向系列叢書:中學公民與社會教材教法,頁33-48。臺北市:教育部(五南總經銷)。

范信賢、陳思玎(202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重回地方/引路同行」精進培力工作手冊,頁43-45。台中市:國教署。

教育部(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華民國110年2月修正)。查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057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21)。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之彈性學習課程補充說明。110年6月24日臺教國署國字第1100055855號函。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20). Staff of 2030: Future-ready teaching. Retrieved from https://edudownloads.azureedge.net/msdownloads/microsoft-edu-staff-of-203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