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96 期

推動三好品德教育,期許你好、我好、大家好


南華大學 研發處副處長 賴英娟

瀏覽次數:2889

一、前言

隨著生成式AI與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趨勢,與社會變遷與全球化的資訊變化速度之快,學生面對全球競爭與瞬息萬變的資訊爆炸時代,人才素養與品德教育的培育則顯得格外重要。而人才素養與品德教育的培養,不外乎是發展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因此,崔卓群、王金國(2016)認為學生擁有良好品格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具體言之,意即當學生擁有良好的品格則其易受人尊重與信賴;反之,若學生的品格不佳,則往往容易造成社會問題。另外,王柔涵(2023)則指出,品格教育需要從小就開始扎根落實,並且需要從知識、情意、技能等面向不斷的教導與學習,進而內化成個人的一種美德與習慣。綜上可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教育、擁有道德思辨、實踐能力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進而以發展個體擁有「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將是未來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品德教育」其包含品格與道德教育,係指培育學生具備「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發展的知能」,期許以養成「知善、樂善與行善兼具的品德素養」,使個人與社群都能擁有幸福、關懷與公平正義的生活(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此外,教育部歷年來不斷地滾動修正《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其願景為「孕育國民具備有品德、富教養、重感恩、懂法治、知廉潔、尊人權之現代公民素養」,其方案目標則是希望學生能夠知善、樂善及行善;同時,該方案積極鼓勵各級學校推動品德教育,更希冀深化家長與社區對品德教育的重視,以期學校、家長及社區三者之間相輔相成之效(教育部,2019)。

由於上述品德教育推動方案的核心重點與概念皆與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三好運動不謀而合,因此,筆者認為可透過星雲大師所推行的三好運動,以培養學生的品德涵養。以下就星雲大師所推行的三好運動中「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內涵與定義,加以陳述說明。

二、三好的內涵與定義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一)做好事:所謂的做好事,即是修身。例 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為非作歹,而能做一些利益人的善行、懿行、利行,此即為做好事,亦是身行善事(星雲大師,2017)。

(二)說好話:所謂的說好說,即是修口。例如:不說妄語、不可兩舌、不說綺語、不能惡口。具體言之,與人往來,就要說慈悲的話、智慧的話、真誠的話,以及多說誠信與正直的話,如此皆可為我們帶來好的人緣(星雲大師,2017)。

(三)存好心:所謂的存好心,即是修心。例如:不要有疑心、嫉心、貪心、瞋心、惡心,而要心懷慈心、悲心、願心、善心及發心等。換言之,當一個人擁有照顧的念頭,心心念念皆是慈心,往往自然所遇到的即是善緣(星雲大師,2017)。

筆者認為品德教育的推動,其需要仰賴家庭、學校、社區,以及社會共同來實踐與推動。因此,筆者建議不論師長、父母皆可透過以下幾個可行方案(如下圖所示),分述如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一)建立良好模範:依據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觀察學習而言,個體在社會情境,其會對個人或團體的行為或學習歷程進行模仿。此外,不論父母或教師等人的言行舉止、個人的價值觀亦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與價值。因此,建議老師或家長不論在學校或在家裡皆應建立良好的學習楷模,以利學生發揮觀察學習與潛移默化之效果。

(二)營造三好校園: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則需要建立具品德核心價值之校園制度與倫理文化。因此,筆者認為透過營造三好友善校園文化,例如:積極型塑「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氛圍,將有利學生養成三好品格態度與社會公民責任,進而體驗三好精神及品德教育力。

(三)促進志工服務:教育部(2019)滾動修正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中,提倡各級學校運用創新品德教育的6E教學方法與評量,亦即鼓勵各級學校推動服務學習課程、活動,以及社區服務,進而實踐品德核心價值。因此,建議學校多多鼓勵學生從事志工服務與公益服務活動,並且透過利他服務與做中學的方式,以涵養學生的品德力與公民實踐力。

(四)深化家庭教育:真正的品德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的責任。此外,學生不論是品格或品德教育皆啟蒙於家庭,學生從小時候即將家庭德育潛移默化的深入心中。因此,學生從小時候即需要把一定的道德規範以轉化為家庭的品德教育,進而深化家庭品德教育的功能。

(五)強化知行合一:崔卓群、王金國(2016)曾提及品格教育的最佳成效即知行合一。因此,除了讓學生知道品格教育的核心內涵與行為準則外,亦要讓學生能夠知行合一,因此筆者倡導星雲大師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等核心準則,可於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應用,進而形塑良好的品格/品德力。

(六)鼓勵正向思考:教育部(2019)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中,曾提及鼓勵各級學校能透過表揚與鼓勵的方式,協助學生自己設定適合且優質的品德目標,並且不斷地自我激勵與追求成長,進而提升自我的品德素養。此外,教師們亦可教導學生鼓勵其正向思考,誠如日常法師所提及的「觀功念恩」,透過建立正確的觀念和習性,看待所有的人事物,皆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品格能力。

筆者認為星雲大師所提倡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之三好運動,即是品德教育的態度、基礎與核心,其不僅教育學生做人、事、物的道理,亦讓學生能夠知善、行善及樂善,並且培養學生發自內心的口出蓮花及心存善念。因此,希望能建立良好模範、營造三好校園、促進志工服務、深化家庭教育、強化知行合一,以及鼓勵正向思考等方案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新品格力,進而人人行三好、服務社區、促使世界更美好。

參考文獻

王柔涵(2023)。品格教育融入班級經營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6), 199-122。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4.9品德教育,頁73-80)。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崔卓群、王金國(2016)。結合楷模學習與體驗實踐,提昇品格教育成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7),66-69。

教育部(2019)。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資料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10/relfile/8787/80239/0d4f538a-6498-4d88-8b0c-ee6c6d591194.pdf

星雲大師(2017)。星雲大師全集。佛光文化。資料取自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