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資源枯竭及生態環境惡化,永續校園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視。溪山國小創立於民國45年,108年8月起改制為溪山實小,全校面積5,572平方公尺,有安山岩石造教室與北棟教室各一棟。學校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及外雙溪,三面環山,溪流相伴,自然生態環境豐富,山林、步道及溪流成為重要環境及教學資源。
永續校園不僅是學校在物理環境上的改造,更是教育理念的轉變,旨在培養學生的永續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說:「存在的本質在於時間的流動,空間與時間交織出生命的意義。」第四度空間思維的引入將引導思考問題時能夠考慮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關聯,理解永續發展的複雜性。這種思維讓學習需考量時間、因果關係及多維度的視角,使孩子在學習中建立對環境問題的深入認識。以溪山實驗小學為例,以下說明其實踐行動:
一、環境硬體—以減法思考,營造綠色空間支持多元學習需求:
配合運動場南側排水溝整修工程,將廢棄土結合水泥涵管,外觀種植綠色草皮,創造一個新的學生遊憩空間,孩子將它命名為「溪山之眼」,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溪山之美。為解決老舊遊戲地墊易長青苔行走易滑倒的狀況,採用自然工法,舖設原石健康步道;將教學樓前已損壞之環塑木地坪拆除,改舖設宜蘭石透水性鋪面。以上設施改善至今校園不僅透水環保,也減少了人力及經費維護,讓校園更加健康衛生。
二、課程軟件—以乘法策略,發展跨域課程搭建成長學習階梯:
從在地資源「長出」的四軌主題式實驗課程,成為溪山的核心特色。溪山實小借助豐富的自然資源,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教學環境:溪流、步道、山林,以及學校內所打造的:生態池、披薩窯、養蜂場、香草植物與菜園等,學校的四軌主題式實驗課程便從這些在地資源「長出」。
跨領域的實驗課程為—「風馳溪山、水漾溪山、雲遊溪山、農情溪山」創造永續教育實踐的平臺。評估本校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發展脈絡發展而成。風馳溪山以「自行車」及「步道踏查」為課程主軸,水漾溪山以「水中生態」及「溪流教育」為主軸。雲遊溪山以藝術及手作課程為學習軸線,農情溪山則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讓孩子從土地生產作物、到餐桌享用食物的食農教育為設計主軸,並發展出溪山蜂情(蜜峰養殖)和窯烤披薩的特色課程。各課程間橫向縱向交錯,搭配各年級訂定的主題名稱,透過體驗學習的歷程,有效連結各課程。
三、學校文化—以加法行動,實踐自我領導創造共好集體行動:
德行溪山課程給予學生實踐七個習慣的機會,透過集體智慧來解決問題,逐步建立學生領導人制度,強調人人都是領導人。師師與師生間建立共同的對話語言:奠基個人成功的「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推向公眾成功的「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維持個人身心靈腦平衡的「不斷更新」。而學校遊具設計的專題學習,結合學生領導人的共同討論,刪除複雜的罐頭遊具,師生共同決定最簡單又最有挑戰性的盪鞦韆。現在不僅是孩子們下課最愛去的地方,更是來訪的外賓遊客最愛的「跨齡共融」遊具。
此外,浸潤於孩子生活中的「傳愛」溪山,是生命教育的實踐。溪山實小有屬於自己的校犬福利FREE,陪伴溪山17年的校貓嘟嘟DUDU(已經在2020年成為天使)、校貓柴魚片,以及校鳥Apple,很用心在推動浸潤式的生命教育,以及教導老師、孩子與家長動物保護的觀念,為了讓親師生學習適應與犬貓共處,學校規劃與展開一列串的生命教育行動,先是在學校為老師舉辦動保講座,了解犬貓的習性與相處模式。再進入各班進行宣導活動,讓孩子從小習得對萬物的尊重,更了解如何和校犬貓相處。溪山秉持「機會思考」的領導思維,把每個危機都化為學習的機會,真正在生活中實踐教育。
永續校園的推動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社會發展的基石。第四度空間的思維能促進我們對歷史和未來的理解,通過從第四度空間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學校可以更全面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理解時間和空間的交織中,培養出對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和行動力。這樣的實踐不僅有助於親師生共成長,也能為社會和環境的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