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教育部自2006年起推動「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實施計畫」起,本市也積極建置校園安全網絡、反霸凌機制、多元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等,鼓勵學校內、校際間與警政等橫向與縱向聯繫合作,營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桃中以營造尊重、包容與關懷的校園氛圍,透過多元策略提升學生的安全感與幸福感,至113學年度第一學期已連續24學期榮獲臺北市友善校園週績優學校,我們亦深深引以為榮。
二、桃中的核心理念
桃中致力於建立「尊重、關懷、共融」的學習環境,重視以學生為核心之教育理念,歷任校長均以反霸凌、零體罰做為辦學基礎,秉持平時即戰時方式隨時宣導、在校務推動上作採取預防勝於治療落實執行的積極作為,輔以建構親師生心理輔導資源,將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友善校園的強力後盾。
此外,學校就是微型社會,因應多元文化社會環境,重視品德教育來引導多元文化理解和尊重,資訊公開與透明和家長與社區密切合作等,是桃中推動友善校園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三、善用資源推動友善校園
桃中校長在推動友善校園工作,十分重視用內外部資源連結和整合,形成多層次同心圓的支持系統,說明如下:
(一)結合官方資源,提升校園安全
主動與主管機關、警政、社政合作,強化監視系統並完善校安機制等。此外,學校每學期也邀請警政入校辦理校園安全、法律、防毒守門人等講座,讓學生與教師提升自我保護意識,並學習應對突發狀況的方法。
(二)申請輔導諮商計畫,開展輔導資源與經費
每學期依據個案生不同需求申請不同資源,如三級輔導認輔計畫、家防中心、少輔組社工、家庭教育中心計畫、駐校醫療服務、多元能力開發、小團體、高關懷計畫與特教專業入校服務、教師助理員、交通車服務等經費;同時積極爭取民間機構的資源挹注,如杏陵、勵馨等基金會或與諮商所合作,提供學生、家長免費之個人或家庭心理諮商與支持,辦理各類輔導增能研習。
(三)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動友善校園教育
邀請紙風車、笑將說學逗唱表演藝術團、兒福聯盟、張老師等民間團體合作,舉辦學生反霸凌、反毒、性別教育宣講,讓學生學習如何辨識霸凌行為,並了解求助管道,提升學生對校園友善文化的認識。
(四)建立家長與社區資源網絡,強化支持系統
學校積極與家長會合作,讓家長參與各項會議了解校務工作,邀請家長擔任認輔志工。此外,桃中也與在地企業、各學層與社區合作,如華碩、華夏、台灣藝起、古早話等協會、行天宮、關渡宮、草山、關渡、合江等扶輪社愛心會建立合作關係,積極爭取贊助款、獎助學金、寒冬送暖福箱、落實家庭訪視協助弱勢家庭的學生獲得更多資源支持。
四、始終如一不變承諾~給學生一個最溫暖的學習天堂!
學校不僅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場域,更是培養品德、發展人際關係、群我合作的重要環境。未來,桃中將持續與更多夥伴合作,提升學生的安全感與幸福感,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友善與關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