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1 期

傑出表現心理學:資優教育未來的方向


李家兆/新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輔導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瀏覽次數:4343

從1980年代至1990年代,許多資優教育的學者強調應該辨識與培育學生的才能,而不是重視『資優』的鑑定與標籤,而出現資優教育派典的轉移,漸漸關注資優學生才能的發展。有一群心理學家更重視「潛能」如何轉化變成「才能」,而「才能」又是如何累積與淬鍊而變成「傑出表現」(high performance),傑出表現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high performance)更成為資優教育的研究與教學的重要概念。

傑出表現的研究始於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Bloom(1985)《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探究運動領域(網球、游泳)、藝術領域(雕塑、鋼琴表演)及學術領域(數學、神經學)三個領域的相似與相異之處。而Abraham Tannenbaum歸納五個從孩童潛能到成人創意成就的要素,包括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特殊能力(special ability)、心理社會向度(psychosocial dimension)、機會(opportunity)與機運(chance),更成為傑出表現心理學研究與分析的重要依據。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在2019年出版「傑出表現心理學:從人類潛能到領域特定的才能」《The psychology of high performance: Developing human potential into domain-specific talent》一書,其書中包含五個領域,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整理,並訪問研究該領域的學者,以下分述說明:

二、 專業領域(The professions):指需要特殊訓練或技能的領域,以「醫學」和「軟體工程」為例。

三、 學術領域(Academic domains):以「數學」及「心理學」做為參照,探討早期投入與晚期投入的不同發展。

四、 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在表演藝術領域以「舞蹈」及「演戲」為例。

五、 藝術創作(Producing arts)藝術創作/產出以「繪畫」、「視覺藝術」及「烹飪」做為討論的領域。

從研究歸納這五個領域有幾個重要的相似處,包含需要精熟領域內的內容知識(mastering content)、教育機會(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是傑出表現出現的關鍵,以及資源(resources)更是傑出表現的重要支持。除此之外,心理社會技能(psychosocial skills)的發展是傑出表現的最大重點,因為個人的才能發展經過一連串的轉變(transition),皆會歷經許多的挫折與險阻,個體需要良好的心理社會技能協助突破現有的狀態。

一位優秀的數學家、心理學家、高爾夫選手或是舞蹈家,都可能經歷過不同的發展軌跡,在不同的發展歷程,都可能產生獨特的心理狀態,而這些優秀的傑出人才,其發展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磨練而成的,從「發展的觀點」來看,才能(talent)是需要經過長期累積而成的,從人的兒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成熟期到老年期的階段,從新手、學徒、老手、專家至大師,都是逐漸發展與累積的過程,回到資優教育的現場,我們更該從這個傑出表現心理學的角度,一起思考與培養資優學生未來的「傑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