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2 期

山水蒙跨校共備社群創新發展歷程


詹馨怡/臺北市國中候用校長

瀏覽次數:4572

山水蒙跨校共備社群自從104年改組之後,社群內的成員更加多元,目前的成員有跨縣市的國中國文老師(含臺北市國中國文輔導團成員)、國教院研究教師、退休校長等,因為不同的夥伴都各自有不同的精進與成長的研發, 因此社群中每年的主軸都能因應最新的教育潮流與課程發展而有不同的變化。

如在104學年度,社群就解構六冊的國文課本的課程內容為主題,編寫了三年的國文領域課程地圖,並且實際運用在課程設計之中,讓國文課的內容更有結構性。而課程地圖在新課綱實施之後,夥伴們持續研究,討論三年的學習重點,將課程地圖重新編寫,與新課綱融合,並解析三年國中國文學習的核心概念。

這兩年我們就順著課程地圖的脈絡,依照不同的主題來設計課程,更融入新的元素與教學方法,由夥伴們帶回各自的學校教學實踐,另外我們也會安排夥伴們入校觀課,觀課後並帶回社群進行第二次議課,確認教案設計是否能真的實踐,將教案修改更加完善,並能傳承給其他夥伴,讓其他夥伴也能使用同樣的教案授課。

在這樣的模式之下,夥伴們的能力持續地精進,也都有很精彩的討論與產出。如以這學年為例,今年的新的任務是挑戰藉物言志的文本,因此夥伴們討論統整八年級藉物言志的文本為主軸,挑選出三個課次,分別為—傘、良馬對及陋室銘。透過領域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討論,這三課我們共同希望學生能達到的目標,除了能夠掌握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外,其學習的核心概念為學生能夠理解作者如何透過「物」的特點、象徵,寄寓個人觀點,並比較不同描寫手法呈現的效果,最後能思考個人與「物」的關連,並適切運用藉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創作一篇文章。

而這樣的設計最大的挑戰是,雖然教學的核心概念是清楚的,但是文本涵蓋新詩與文言文,並且文言文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經驗較為疏離,要如何能夠在不同文本中找到概念的連結,並且讓學生理解與貼近作者的理念與思考,這是我們這次課程設計的重點。因此我們也參考的《讓思考變得可見》一書,裡面有許多讓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方法,其中我們使用了統整想法的歷程--「連結-延伸-挑戰」以及探究想法的歷程-「是什麼原因讓你這麼說?」為主要讓學生思考的方法,結合我們的針對文本的提問組,讓學生探究核心問題--「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人理解?」進而達到學生的學習目標。

因為囿於篇幅,所以無法把所有的歷程與成果發表出來,之後我們會再努力可以寫成相關的研究讓不同的夥伴參考。但山水蒙社群的嘗試,除了實踐新課綱外,也用探究及創新的模式,源源不絕注入活水,讓社群的討論能夠在原有堅實的基礎上,不斷向前邁進,這也是我們的社群可以持續發展的動能。

附註說明:山水蒙跨校共備社群的成員為臺北市退休校長劉榮嫦、臺北市立內湖高工暨國家教育研究院測評中心研究教師羅嘉文、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蕭千金老師、臺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詹馨怡老師、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蔡季娟老師、臺北市立成淵高級中學卓芳宇老師、臺北市立萬華國民中學藍淑珠老師、臺北市立北政國民中學黃姿瑋老師、新北市立文山國民中學程翊雯老師、高雄市立田寮國民中學黃雅湞老師、新竹縣立中正國民中學鄭瑋婷老師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讓思考變得可見讀書會
讓思考變得可見讀書會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山水蒙社群公開觀課—北政國中八年級
山水蒙社群公開觀課—北政國中八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