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9 期

玩中學,從學習區中看見幼兒的能力


陳佑怡/臺中市沙鹿區北勢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

瀏覽次數:28526

歷經時代的變遷,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從傳統型課程逐漸轉變成開放性課程,在現今許多不同的教學模式下(如:方案教學、學習區教學、華德福教學),都有個共同性理念—「玩中學」,讓孩子透過放心地「玩」、真實地「玩」、快樂地「玩」、,從「玩」中培養多元能力,為未來做好準備。

然而,對於同為關切孩子學習的家長而言,可能會對於「玩」存疑:到底孩子在學什麼?怎麼沒有寫注音、認數字?認為在學校都只有玩而已。

基於「培養幼兒全人發展」的園務宗旨,本校於107學年度積極開始進行課程轉型為「學習區教學」之課程模式,並凝聚教師們的教學理念,達到共學共長,一起為孩子的學習努力。過程中,面臨親、師、生等各項挑戰以及學習區教學模式之收穫等內容,茲概述分享如下:

一、放心玩:個別化教學—尊重個別差異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幼兒園二歲以上未滿三歲幼兒,每班以十六人為限,且不得與其他年齡幼兒混齡;三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每班以三十人為限。由此規定可知,除了融合教育外,現在許多的園所在同一班級內可能橫跨3個年齡層(3-5歲),也讓老師在規劃課程上面臨許多的難處。然而,在學習區教學中,則能透過教師事先規畫課程活動、準備好環境設備及教玩具等資源,提供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能有適性適齡的學習機會,同時教師能在學習區時間中,進行個別化教學。

以數學區的桌遊—快手疊杯為例,中小班孩子能以認識顏色、排序概念為主;大班孩子能更進階的了解規則遊戲、與他人合作競賽的方式,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能放心地玩。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大班了解遊戲規則後,能與他人合作一起競賽,並且將比賽結果記錄下來。
大班了解遊戲規則後,能與他人合作一起競賽,並且將比賽結果記錄下來。

二、真實地「玩」:幼兒就是主人~自我調整學習

學習區教學的特性之一,即為幼兒可依照自己的興趣以及優勢能力來選擇學習區,並且從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各項能力。孩子是主動性學習,從「我要學」、「我能學」開始,進而達到「獨立自主學習」,最後達成「自己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而教師需適時放手給予孩子做決定的機會,並且運用追問、開放性團討、深入性探討等策略,讓引導孩子深入思考。

此外,教室裡的第三位教師即是--環境,直接也間接並且深深地影嚮著幼兒的學習。完善良好的環境規畫,不但能提供線索讓孩子自行探索學習同時也能引起幼兒「主動學習」的動機,不再只是依賴老師直接式的指導。

以美勞區為例,我們進行了區中區的規劃,有:水彩區、黏土區、創作區、拼豆區、摺紙區以及繪畫區,在這麼多的區域中,老師無法每一位幼兒進行引導,因此每一區的情境布置都非常重要。

再進以黏土區為例,老師預設孩子需要達到「能雙手搓出圓形物體」的基本能力,則可以提供以圓形為主體的相關黏土創作作品做為引導,如圓形能化身為:毛毛蟲、蘋果、葡萄、雪人等等,另輔以幼兒實際操作的照片整理成步驟圖,讓幼兒能更明確的依照指示進行黏土的創作,達到自我學習的能力。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幼兒在黏土區,依照黏土的指示圖自我學習進行操作。
幼兒在黏土區,依照黏土的指示圖自我學習進行操作。

三、大大地「玩」:多元化學習,啟發多元智能

在多元的學習環境下,提供不同類型的體驗工作,更能培養幼兒的經驗。為此,建議每日需提供幼兒至少40分鐘的學習區時間,幼兒能依照自己的能力進行做中學,自己動手操作訓練學習策略和技巧,也能提升自我的優勢能力,並且在不同的學習環境刺激以及教師引導下,幼兒也能開始嘗試其他不同能力。

例如:對於空間智能較優的孩子來說,除了在積木區中能依照自己的想法搭建作品之外,教師可從中引導幼兒將作品繪製下來,並且數一數共使用哪些類型的積木…等學習活動。由此可見,在老師的陪同及引導下,幼兒除了提升空間智能之外,也同時提升繪畫技巧及邏輯數學等能力,間接擴大孩子的學習範圍及相關智能。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幼兒完成積木作品後,運用繪圖方式將作品記錄下來,同時提升空間知能及繪畫技巧。
幼兒完成積木作品後,運用繪圖方式將作品記錄下來,同時提升空間知能及繪畫技巧。

由上述可知,在幼兒園裡,我們所進行的「玩」是有意義、有目標的,並且啟發孩子無限的可能,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也將幫助孩子為未來的學習旅程做最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