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3 期

開展跨域學習:聲音之美生物特展


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

瀏覽次數:3727

為符應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及「共好」理念,本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卓越科學教育團隊及卓越藝術教育團隊攜手構思,與本市動物園跨域合作,邀集國中小自然科學領域及藝術領域教師研發設計,以動物的聲音為主題,策展「聲音之美生物特展」,自109年8月起假動物園教育中心展出。

特展團隊以聲音之美為主題,精選8種臺灣生物,包括:臺灣獼猴、臺灣騷蟴、五色鳥、領角鴞、臺灣熊蟬、中華白海豚、歐亞水獺及翡翠樹蛙,研發探究動物聲音及發聲原理的體驗活動,並結合視覺藝術及音樂藝術,善用動物園豐富的生物圖片影像、動物叫聲音檔、影片等相關資源,建置融合生態、科學及藝術互動式展覽,讓師生及民眾透過多元精彩體驗活動能觀察學習及探究實作。

展覽內容包括生物形態特徵、棲息分布、習性、學習分類階層及保育概念等等,此外,結合樂器仿聲及科技,引導參與者運用體驗裝置理解動物的發聲原理及意涵,像是操作嘎嘎器體驗臺灣騷蟴運用摩擦翅膀發出叫聲的原理;運用雷音鼓體驗臺灣熊蟬利用肚子內發音肌快速收縮振動鳴膜,再透過腹部共鳴發出響亮聲音的發聲原理;從聆聽歐亞水獺的叫聲來理解牠們溝通方式;利用科技裝置透過螢幕看見中華白海豚的超音波聲音!

而動物園園區擁有豐富多元生物,學生及民眾於欣賞特展後,能夠再近距離親眼觀察園區臺灣生物特徵,親耳聆聽動物的叫聲,欣賞生物型態及聲音之美,進而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共同關懷生態環境保育的議題。

本特展於假日辦理亮點講堂活動,邀請國中自然輔導小組輔導員擔任講座,運用特展生物知識以實地探究生活中的科學,也邀請仁愛國小教師團隊帶領融合音樂及表演藝術的課程。像是學生親手製作竹蟬,以運用摩擦振動及共鳴管原理,進行科學探究,模擬出蟬鳴聲音;學生實際體驗鳥笛、木蛙、椰殼等擬聲樂器,發揮想像力利用不同材質模擬動物的聲音,並以即興與對話完成聲音劇場,演出動物狂響曲。場場活動豐富精彩,更涵養學生科學探究與藝術創作精神。

藉由策展將學校學習場域擴大至校園外,促使學生自發學習,更激發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開展與自我、他人、社會及自然各種互動能力,實踐所學,展現探究與實作科學素養與藝術涵養,也引發對動物保育的重視,愛護臺灣這片土地。

展出期間參觀人數超過7萬人,頗具活動效益。師生及大眾親自體驗並瞭解各種生物聲音構造與功能,提升科學及藝術學習興趣,進而增進科普教育及藝術教育的成效。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聲音之美生物特展開幕活動
聲音之美生物特展開幕活動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小小導覽家講解翡翠樹蛙發聲原理
小小導覽家講解翡翠樹蛙發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