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6 期

正向眼光培育孩子成長型心態


五常國中/輔導主任 丁于珊

瀏覽次數:4333

會考陪考時偶然聽到用心教育條理分明的媽媽,嘆氣說:「同一個孩子,不同老師給的評價怎麼差這麼多!」。勾起我心中比馬龍效應的遙遠回音。人的行為是和環境互動的產物,行為不是維持一成不變的,是會起伏有變化的。例如擅長英文的學生,也不會每天都考100分,可能隨著考卷的難易程度、準備程度和本身狀態情緒,而有分數的變化。我們的情緒也是,同樣的心情,可能今天看著日出從一片無邊黑暗到透著深橘色微光,一點點到一片片到滿天金光耀眼,心裡深受感動,而明天卻可能會有不一樣程度的悸動。

行為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我們天天和一個不守規矩的學生相處時,很容易不假思索掉入「吼唷,他就是這樣,每次都不交作業!」。讓我們暫停一下,這句話很值得我們分析,可以分為「他就是這樣」、「每次都」、「不交作業」三個面向:「他就是這樣」是對人的認定,「每次都」是時間頻率、「不交作業」是事件。

哲學大師尼采所言「沒有事實,只有詮釋」,所以「他就是這樣」可以進一步改為具體描述行為〜「他今天沒有交第三課國文作業」;「每次都」是「本周都沒有教國文作業? 上個月有交國文作業嗎?他什麼時候會交國文作業呢?」;「不交作業」是「專指國文作業嗎?還是英文、數學、歷史、音樂作業有交嗎?是國文作業註釋沒有交?還是國文學習單或習作呢?」。經過這樣的層層追問之後,原來的那句話可以轉譯為「他有時候/前一天有補習時,會不交國文註釋的作業,但是他會教數學功課。」,基於事實的描述並且看見「例外」,回到我們看待學生的眼光究竟有甚麼重要性呢?

Carol Dweck提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的兩種不同心智模式。前者是指個體相信自己的才智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失敗像是考試成績不好,都是因為別人比我更聰明;成功則是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這樣的邏輯會讓學生逃避失敗的可能,不願意努力或努力為不夠優秀的負面標籤。成長型心態則是強調可以透過不斷努力,運用不同策略和尋求新的資源。這樣的學生面對新問題時,可以視挑戰為新的學習機會,可以在努力的過程中聆聽建設性建議,調整自己的方式和步調。既然才智聰明可以學習與成長,身為老師,要學習不斷鼓勵學生,肯定孩子的進展和結果。

肯定孩子可由具體到抽象,局部到整體,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依序為行為本身、優勢能力、良善動機、信念價值到身分認同。所有的肯定是基於三個原則,基於事實、態度真誠、即時回饋。例如:一位時常遭遇挫折的學生,在挫折時會生氣地喃喃自語「我就是不會,我就是笨!」,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舉動。第一步先同理他,「這件事情(做麵包)真的好難喔,明明你都有按照食譜做了,怎麼還烤不出來雲朵麵包的樣子,真的很生氣!」。然後陪伴他再試試看,關鍵話語就是「我們來看看你剛剛有按照食譜做了,那還有甚麼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需要做甚麼調整嗎?還是需要上網查一下別人的經驗嗎?」,引導他往運用不同策略,和尋求其他資源的方向前進。

最後一起回顧所有流程後,微調攪拌時間,重新烤出一顆美麗蓬鬆的雲朵麵包。看著這朵粉紅色如吉野櫻般美麗的柔軟雲朵,我們聞著香氣,和學生一起討論剛剛的不成功,帶給我們甚麼養分?如果一次就成功,我們就不會重新用力思索整個流程和各流程中的小細節,把失敗重新定義,失敗讓我們反思執行的步驟和賜予再一次的機會,激發思考替代方式,擴增彈性思考。最重要的是學生因此有了真實學習。

我們學到困難可以換種方式處理,困難讓別人有機會幫助我們,於是有了對話和凝聚。以前例來用5種層次肯定學生「你剛剛重新開始的時候有先細心洗乾淨器材(行為本身),真的是很勤奮有毅力(優勢能力),因為你真的很想帶一顆好吃的雲朵麵包回家和爸爸媽媽分享(良善動機)。我想你在這麼生氣還能平心靜氣地再試一次應該是你相信失敗本身很有價值(信念價值)。老師覺得很不容易耶,你真的是一個努力進步的好孩子!(身分認同)。」

我想常常練習這樣的話語,我們的焦點自然而然就會時常聚焦在優點上,畢竟行為對個體有助益才會保留下來,我們試著調整自己的眼光,打造一個正向有助於培育孩子成長型心態的積極、友善、安全的環境,一定可以常常聞到櫻花粉的雲朵麵包西香氣!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正向眼光培育孩子積極態度
正向眼光培育孩子積極態度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賞識孩子創造成功經驗
賞識孩子創造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