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6 期

從「2020生命之歌」微電影談學生成長性思維


陳清義/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朱廉婷/臺北市國民小學學力檢測專案教師

瀏覽次數:4607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於5月29日及6月5日兩次專訪,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鍾德馨科長指導,委託福星國小團隊製作的「2020生命之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QVKHMme6E)微電影,訪問了王星皓導演和參與演出的老師們,這是一部描寫10多年前國民小學尚未開設補救教學班時,學生學習有瓶頸,只能自費參加課後輔導班或者自覓補習資源的情境。學生學不會,自己非常自責,家長非常生氣,學習成績甚至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衝突,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親師衝突。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導演與小演員在中華路中華商場孝棟舊址天橋上拍攝「2020生命之歌」
導演與小演員在中華路中華商場孝棟舊址天橋上拍攝「2020生命之歌」

在12年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針對經濟弱勢學生開辦「安心就學」方案,同時對學習弱勢學生開設「攜手激勵」補救教學方案,但一週只能兩次課後留校學習,仍然無法解決家長需要安置學生的問題,造成參加率不高。老師對於當天課業的要求也使得攜手激勵班淪為「寫功課班」,而成效不彰,願意投入的老師當時也費盡苦心。

但是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從2009年開始設立補救教學工作團隊,每年編列400萬經費編製國語、數學及英語診斷測驗、培訓教師並訪視各校辦理情形,至今,每年受惠學生人數高達18萬人次,受惠教師超過6000名,開辦超過2200班攜手激勵班,受幫助的學生超過15,000人次。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每週六上午10:05播出的「臺北心教育」節目,於5月29日及6月5日兩次專訪,訪談導演與製作團隊拍攝電影的起心動念,其間主持人問到,從電影中對於教師及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有什麼看法。當時正好也是演員的筆者,正在構思這個主題,因此,本篇文章先介紹何謂思維模式?再說明教師如何以成長性思維來陪伴孩子成長,如何培養學生的成長性思維。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於6月5日播出「2020生命之歌」專訪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於6月5日播出「2020生命之歌」專訪

一、 何謂思維模式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於2006年在《心態致勝》一書中提出二種心態(mindset)理論,一種是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又被稱為成長性思維;另一種則是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 ),又被稱為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者,認為人的潛力是未知的,透過努力可以開發潛能,天賦與資質也因而改變與成長。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認為成功是發展自己,延伸自我能力,持續學習。認為失敗是不努力、沒有成長、未充分發揮潛能。唯有努力,人可以變得更有能力。成長型心態者不只尋求挑戰,而且熱中挑戰,他們因挑戰而愈來愈強大,縱使在不順遂時,仍保有恆心堅持下去,全力以赴。

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 )者,認為天賦與資質是先天的,無法透過努力改變。認為努力等於失敗,因為只有不聰明、能力不夠的人,才需要努力。持有定型心態的人,認為成功就是要證明自己的聰明與能幹,當他們遭遇挫折,會自我否定,有挫折表示自己不聰明、能力不足、沒有價值。

二、 教師思維模式特徵

筆者將Carol S. Dweck於書中提到二種心態教師的特徵,彙整如表1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表1
表1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2020生命之歌」微電影中定型思維的家長對上成長型心態的教師
「2020生命之歌」微電影中定型思維的家長對上成長型心態的教師

三、 學生思維模式特徵

Carol S. Dweck於書中也提到這二種心態學生的特徵,筆者彙整如表2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表2
表2

四、 教師與學生思維模式互動

進一步介紹,成長心態和定型心態的教師,分別遇上成長心態和定型心態的學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以雙向對照表列示如表3: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表3
表3

五、 結語與建議

教師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力,學生透過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得知教師如何評價自己,並採取相應的行為。因此,對於學生的成長心態塑造與傳遞,教師的成長心態是個重要的關鍵。由表3可以得知成長心態的教師有助於學生學習表現,成長心態的教師樹立高標準,同時也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營造愛的學習氛圍,提升了學生的能力與學習的興致。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2020生命之歌」微電影中導演指導演員拍攝老師討論如何進行補救教學
「2020生命之歌」微電影中導演指導演員拍攝老師討論如何進行補救教學

在微電影中的老師和學生,分別代表成長型心態教師和定型心態學生。成長型心態教師面對家長不禮貌態度的嚴厲質詢,一開始難免會氣餒和氣憤,但老師並沒有放棄學生,為了解決現狀,向校長尋求援助,試圖讓學生從低能力群提升至高能力群,迎頭趕上。定型心態的學生,在面對媽媽的咆哮怒罵,只是靜靜地不發一語,也許是對媽媽長期壓力的習慣,也許是對自己絕望的無聲抗議。她選擇逃學、不回家,逃避媽媽甚至差點從天橋上輕生。定型心態的學生最後在成長型心態老師堅定態度、關心與愛的氛圍陪伴和鼓勵之下,接受了補救教學,弭平學習的落差,提升學習的信心。

因此本文建議,教師應先培養自己成為成長型心態者,在面對不同類型學生時,可以是學生心靈的陪伴。在這部微電影中,原本定型心態的學生感受到了成長型心態老師的關愛,心靈有所寄託,轉變成了成長型心態,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透過補救教學,重新學習落後的能力指標,努力逐級補足。老師愛的溫度,使學生的內心對自我有深切的期望,因為這份自發性的動力與期許,讓學生的能力發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