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五年來,獲得的第七個優質學校向度—「課程發展」。
*106年 榮獲行政管理、學生學習、專業發展。
*107年 榮獲資源統整、創新實驗。
*108年 榮獲學校領導。
*110年 榮獲課程發展。
*106年 榮獲行政管理、學生學習、專業發展。
*107年 榮獲資源統整、創新實驗。
*108年 榮獲學校領導。
*110年 榮獲課程發展。
每個學校發展有其脈絡,有些已有良好的基礎,有些需要時間紮根與醞釀。課程發展向度是我們準備了幾年的目標,因為須重新認識與學習新課綱。四年來在基礎工作上踏實努力著,雖然每天有溝通不完的對話,要有勇氣去嘗試與面對失敗後的不斷調整,但我們為了心中堅持的那份「課程理想」,決定在百忙中還是去嘗試看看,不管有沒有通過,一定可以有所收穫,至少不會原地不動。
從文案撰寫、分工合作、資料系統呈現到連著三天只睡3 小時完成的簡報,經歷過初審、複審及決審的漫長歷程,這件事沒有全校團隊是沒辦法做到的。這次獲獎給團隊堅持四年的勇氣及努力回饋了相當大的肯定。簡單分享心得如下:
我們有明確的課程願景與層次性的課程架構,讓老師能掌握明確的方向。學校課程發展組織依功能及決策效力分為四個層級,組織間進行縱向遞進性及橫向合作性的運作,有效降低人力負荷與提升效能。這幾年導入外部專家團隊協助課程組織運作與領頭羊的增能,家長與校友也加入課程研發團隊。課程組織及教師專業社群在期初即完成整學期的規劃,列入行事曆管制,以利如期前行。
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由課程核心小組進行學生6年升學學群與課程對應學群的分析,並檢核校本核心素養及能力指標的達成情形,做為課程開發的參考。同時關注教師課程的設計、評量工具的結合及是否對應學生的需求,讓校本課程朝系統化、統整性、跨領域、創新性方向發展。
因課程架構龐大,社群須透過不同模式交叉運用,行政全力支援,提供雙倍社群運作經費、協同教學師資、教學設備與排課需求協助等激勵措施。透過社群共備、觀課及議課確保教學品質,開學前辦理兩天全校共備,對焦重要議題進行增能。每年挹注1000-1800萬元專案計畫,讓課程與活動可以順利推行。本校多年推動智慧教學、行動學習、新興科技教育有成,教師善用數位媒體與新興科技資源,創新教學與多元學習評量。
我們在這部分多花了些時間增能與釐清課程評鑑的正確概念,並規劃6年的階段性進度,另以 PDCA 的機制系統性進行課程回饋與評鑑,透過團隊課程研發、課程執行與觀議課、專家諮詢輔導、團體分享、研修課程內容等方式,訂定涵蓋課程各層面的課程評鑑機制,並逐年滾動式修正。
主管會報及行政共識營運用系統思考、體驗學習等方式增能,利用一般性、問題解決性及創新發展性三層次進行處室規劃與檢討,行政會報輪流進行處室主導的新課綱專題分享,成功建立行政的學習型組織,行政領導團隊均能擔任跨領域學習社群召集人及主責新課綱發展任務。在各類型課程發展部分,激勵教師擔任領頭羊,行政深度參與並擔任社群的問題解決及資源整合者,行政與教師共同合作擔任課程發展之重任。
永春的校訂必修課程回到人的本質與學生需求上思考,重視非認知能力的培育,並以「永春人是一個幸福人」為目標。我們跨領域發展了高一改善學生弱勢生活習慣的「健康生活行動方案」、發展學校品德特色的「幸福微革命—社會關懷實踐方案」及高二的「幸福生活學專題」,採UbD 逆向式課程設計,在實作體驗中達成深層認知,並以核心素養為課程連貫與統整發展的主軸,逐年產出模組化課程。課程獲得109學年度全國高中優質化創新教學設計特優、臺北市社會影響力競賽銀質獎及臺北市110年教學卓越獎優勝。
107學年度採用全校教師以「一人一年一任務培訓」的策略,分組進行各類 任務的學習與研發,有基本的設計後逐年進行精緻化的實施與滾動。這幾年老師 經歷「探索」的歷程,愈來愈多老師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新課程,透過跨領域教師 的共備與協作,願意用更開闊的態度,有自信去挑戰自己原不熟悉的課程。
學校建置完善的設備與環境,有效管理上千台行動載具,105學年成立北市第一個數位學習實驗班;107年加入高中跨校網路選課計畫、成立臺北市3R教學基地及全國新興科技認知計畫北區推廣中心;108年轉型為3A教學基地,成為AI課程的指標性學校,創舉研發六週的AI微課程及第一本高中學生AI學習教材;團隊榮獲資訊百大人才、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及臺北市行動學習學校認證金質獎。
109年起成為國家課程與教學研究發展的伙伴學校,以整全式的角度,合作擬定個別發展計畫,以設計素養導向課程、素養評量、精緻化課程評鑑、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為目標,穩健協助學校推動課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