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2 期

「孵育」高自我效能感學生


丁于珊/臺北市五常國中輔導主任

瀏覽次數:3696

近日兩則有關老鷹抓小雞的新聞,一則臺灣一隻老鷹飛入雞群,活吞8隻雞頭後,千隻雞群因為擠壓等壓力暴斃;另一則美國伊利諾州老鷹飛入雞群反而被雞群群起而攻之,逼入角落最後沒吃到雞,還被農場主人救出保住一命。

若以終為始觀之,小雞終究成為盤中飧,生命有限。但是他們自己應該沒有想到生命的長度,我們看到結果是有一種雞群會群起而攻之,有一種雞群會把自己嚇死。是甚麼讓雞群有不同的反應呢?筆者想以Bandura(1997)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來側寫雞群。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未曾經驗過、具有壓力和難以預測的情況中,對自己行動能夠整合執行的能力知覺。既然是未曾經驗過的壓力情境,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就會採取願意嘗試和持續努力的態度來行動。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個體選擇要從事的活動、投注的心力之多寡、以及持續航力;由此觀之,能群起圍攻老鷹的雞群若不是第一次具有同樣的成功經驗,便是自我效能感較高的雞群。

在教育場域,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學生往往能運用有效的認知策略來輔助學習,較善於管理時間和學習情境,也較能有技巧地運用後設認知調控自己的投入情形。也就是能因著自己的個人因素和外在環境條件交錯而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學生若是主觀認為自己具有完成某項任務的效能感,對於個體選擇冷靜周延的行動策略有所助益。身為教育工作者自然期待培育出高自我效能的學生,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嘗試幾種有效策略,分別為楷模學習或成功經驗、具體肯定、實作體驗、技能精熟練習和師生正向互動。

「楷模學習」來自教師本身的身教言教和學生同儕的優秀典範;為學生刻意創造許多小小的成功經驗也是奠定其邁向我能感的重要基石。可以善用「最後一步成功法」,亦即把一件任務細分為不同步驟,把前面的步驟在協助之下完成,但是最後數個關鍵度驟依據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獨立執行。「具體肯定」指教師提供鼓勵讚美時具體說明學生的行為樣態。「實作體驗」是做中學的精神,也會累積成功經驗,在實作中精熟部分需要向上提升練習難度,「技能精熟練習」可以固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最後師生之間互動的氛圍非常關鍵,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都喜歡跟我們認同和欣賞的對象學習相處,「師生正向互動」為所有的教學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沃土。

無論學生的性格特質可能是雞或者是老鷹,我們站在教育前線都期待培育出具有高自我效能的下一代,因為他們是國家的資產,是國家發展力的關鍵動能。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