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5 期

沒有程度只有誠懇-雙語教學的省思與回饋


侯琇文/臺北市民生國小藝術領域雙語教師

瀏覽次數:1319

當我第一次聽到雙語教美術,我閃過腦海的念頭是怎麼可能?但是隨著雙語的政策制訂,許多學校開始試辦雙語課程,甚至我的女兒即將入學接受雙語教學,種種因素激起我想進一步了解何為雙語課程?

在決定要了解雙語課程時,我開始調整自己的課程,將任教的班級拆成實驗組(雙語教學)與對照組(中文教學)進行比較,並且報名雙語教師培訓專班時,但在第一次的雙語公開觀課,我收到教授與觀課教師截然不同的回饋,教授們覺得英語的比例可以再增加,但是校內夥伴(尤其是導師)卻一致認為英語的比例偏高,當時的我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因為這兩者的建議實在太過兩極,讓人感到無所適從。後來我索性發下問卷,在學生的回饋中發現,「學生的確聽不懂英文敘述,但是可以看懂教師的肢體語言」,我邀請學生在課堂中隨時指正我,盡可能在學生能接受的情形下盡量增加英語的比例,目前雖然尚未能找到最完美的比例,但是能在實驗中改進是我對自己教學上的要求。

第二次觀課時,有老師提到我的英文很誠懇,雖然我的發音不是很正統很漂亮的,但是我很敢說,甚至課堂上當學生反應我的發音時,也能馬上接受且調整,他覺得這樣的態度很正向。我在課程中也和學生分享,如果老師爛爛的英文也能勇於開口,那你們就更不用擔心開口說英文,我希望在課堂中能傳達語言正向的使用方式,甚至讓學生覺得自己英文比老師還好,進而敢在課堂用英文發言。

我自己對雙語教育的認知是「在不影響學科學習下,加入英語進行教學」,但是在實際參加培訓課程後,我卻覺得有種矛盾感。嚴格說起來,教授們所介紹的教學模式和我原始的思考模式不衝突,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我在目前可見的教案與雙語氣氛中感受到所謂的「潛在學習」,因為希望學生能盡可能接觸英語,讓許多人在潛在氣氛中透露出全英語的感覺,甚至是教案格式也隱約有這樣的影子,這並非口語強調「雙語不是英語教育」就可以解決的,而是一種整體暗示性的氛圍。

當我看到赫爾辛基的Handbook for English-enrich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Grades 1–6這份文件時,這個感受更為強烈了,在這份文件中,每一年段應學習的雙語份量其實不多,但是在臺灣的教案設計中,單一節教案中就含有Language of learning、Language for learning、Language through learning,還要填寫中文使用時機…等許多內容,這樣的教案雖精準但卻繁雜。想進行雙語教育,卻面臨大量的教案負擔,會讓有心想精進的夥伴因為業務繁忙而怯步,站在鼓勵與推廣的角度上,更精簡的教案會更符合教學現場的需求,畢竟只有減輕上手的難度,才會讓更多人願意加入雙語教學的行列。

對我來說,學習設計雙語教學PPT才是更急迫需求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我想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嘗試以問卷進行課後回饋單的量化分析,在雙語授課後,針對三年級學生發下111份回饋單,採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設計五種程度,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這5等尺度衡量;內有21題請學生勾選。

因回饋單內細項較多,針對初次實行的雙語藝術課,主訴放在學生的接受度,針對學生勾選「我喜歡用英文上美術課」選項的答案,收回問卷後,統計成果如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在了解學生喜好後,我依據分析後的各類族群回答「我願意在美術課加入英文」的內容,著重在「非常不喜歡」和」「不喜歡」的族群再做細部理解,發現「不喜歡」的族群還是有一半的學生願意在美術加入英文,但「非常不喜歡」的族群就相對堅決,不同意在美術課加入英文,而且透過分析,發現「非常喜歡」的族群也有極少數不同意,推翻我覺得程度好的學生雙語授課影響不大的預設。

於是我進一步用質性回饋單請學生填寫,想了解各族群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非常喜歡」的族群不同意提到兩個很重要的方向:一種是比較常見的「要等待同學理解,真正執行美術的時間會被縮短」;另一種是「我自己聽得懂,但是我不希望同學聽不懂,希望大家都可以開心地學習」。而「不喜歡」的族群為何願意在美術加入英文?學生表示「因為感覺到英文很重要,所以願意加入英文」。在了解學生的訴求後,我開始反省自己的課程,也反思雙語的目的。對我來說,如何讓其他3成學生接受甚至是喜歡上課就是很重要的課題。

在反思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將雙語課程神化了,賦予了好多的臆想,幻想著能達到許多的目標,卻忘了,學習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多年努力的結果,那我何不拉長戰線,讓英語自然而然的存在於我的課程中,「只能練聽力? 」那已經是很珍貴的一種學習了,我不強迫在單節課程的重複,而是讓語句的重複延伸在各單元中,我調整自己的雙語方向,用最口語化的方式進行課程。我的目標放在語言落後的學生身上,不求為前段學生錦上添花,而是讓英語更加生活化,希望從開始的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到後來學生能習慣聽到或是說出英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的學習課程,畢竟藝術創作是一件愉悅的事,看到學生上課時開心的笑臉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信念。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