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8 期

老舊校舍改建EOD, 少子化下校園轉型為教育社福園區—以忠義國小案例


臺北市忠義國小黃志勇校長

瀏覽次數:1828

一、背景

臺北市忠義國小成立於1966年,係配合南機場整建住宅興建而設置,正好位於中正及萬華區的交界之處,緊鄰南機場夜市,附近有臺北植物園、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藝術教育館等文教機構。

惟伴隨整宅社區老舊,學生來自弱勢家庭(含新住民)比例相對較高 ,再加上以少子化造成學生銳減,這所創校超過50年的國小,於2014年起遇到前所未有挑戰。包括因校舍老舊、南機場整宅公辦都更中繼住宅、以及捷運萬大線聯合開發等綜合因素,市府都市規劃部門拋出整併廢校議題,引發爭議吵得沸沸揚揚。

面對這樣的危機,在校方、里長與外部團體共同合作下,我們提出了「忠義教育社福園區」的構想,徹底扭轉市府的態度。在這方案推動執行過程,學校步步為營,扮演了關鍵角色成功轉型。

二、一個簡約不華的發想

忠義教育社福園區這個想法其實很大膽,因為目前臺灣的學校從來沒有學校嘗試過,通常一個學校如果有個新建工程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但「忠義教育社福園區」是把眾多地區待解決問題,經由大數據分析評估,再透過鄉野調查訪談,將它轉化成可執行方案。

本園區剛開始的構想,發展成為全臺(包括臺北市)第一個以社區需求為導向,將國小與社會福利結合的示範案例。其特點如下:

1.繼續維持忠義國小運作,並更新重建校舍,發展成滿足社區0~12歲(托嬰、幼兒園、國小)小朋友的優質教育園地。

2.配合捷運站設置,共構興建社福大樓,引入在地需要的社會福利機構,以及提升社區公共服務質量之設施。

3.透過打造屬於我們的優質學區的概念,讓學園不只是學園,而是社區生活的核心場景與共創平台。

在此構想下,可以對應高齡化問題、可以結合捷運建設,更重要的是改善弱勢社區教育不均問題,更甚可以創造出超越10倍經濟效益,為何不入手呢?雖然它的空間改造面向必須涉及學校、教育局、社會局、捷運局、都市發展局、公園處、停管處等這麼多單位的溝通,與此同時也必須和忠義國小教師會、家長會、里長等社區代表取得一定的共識才行,但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又何必害怕。

三、具體可行的歷程

所有方案的制定到執行,並非一步可蹴,所以先期規劃之初,我們找了不少民間高手,策畫好幾套未來學校的藍圖,但因牽涉許多人事時地物的因素,這一路走來從開始做先期規劃到正式規劃設計再到都審、招標、開工這些歷程都是倍覺艱辛,一個計劃成功與否,最重要還是「人」,有人就會有溝通的必要,我們尊重在地的意見,也尋求專家的建議,所以在這方面多說一點。

首先,我們舉辦多次說明會,跟家長、社區民眾闡述有關忠義教育社福園區的想法,瞭解他們的需求、有期許或甚至會擔心,並舉辦工作坊,凝聚共識想法。

接著,我們整理蒐集來的意見想法,另外導入專家的想法,讓方案確認其價值性。過程中,結合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三所學校建築學系,以【忠義教育社福園區】為題目,進行設計課程。這場業界大盛事集合200多位建築系高材生及2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現場評圖非常精彩,媒體大符報導讓本案廣為人知,增加地方居民的支持度。

經由前述過程,扭轉了市府原本的廢校主張看法,也讓其有信心投資更大的成本,將學校、社會福利、捷運站的政策整合在同一宗基地。我們創造了市府、學校、地方三贏局面。

四、學校做為地區再造樞紐

忠義國小的經驗,還有更積極的政策外溢效果,促成了「以學校導向的都市發展」(Education Oriented Development,EOD)策略思考。其基本邏輯為:台灣實行九年國教實施到現在超過50年了,很多當年興建的校舍,在未來十年都要改建。既然要改建,就可以比照忠義國小模式帶入全新的概念,托嬰、托幼、托老,居民活動中心都要考慮進去,成為地區再造的重要樞紐。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圖1
圖1

目前,EOD已成為台北市下階段都市發展重要策略之一,即學校改建應配合檢討周邊公有地一併整併改建,另透過釋出學校(少子化)餘裕房地做為興社福、社會住宅等設施,並在改建時融入防災理念,讓學校成為社區共融互動與公共服務的平台據點。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圖2
圖2

五、小結

目前忠義教育園區興建工程仍在進行,預計2024年完工。屆時,將成為臺北市第一所落實EOD政策,結合社福大樓、捷運共構的學校。園區中的社福大樓大樓成為照顧弱勢銀髮兒少的園地,捷運出口成為帶動繁榮的地方門戶,而忠義國小,更將蛻變、轉型、再生為社區中驕傲的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