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政策白皮書目標將臺北市打造成田園城市,強調可以吃的地景,從平地到屋頂,從栽種到採收,從校園到田園,自給自足、追求健康。於校園推動小田園方案,鼓勵學生友善耕作、參與農事、融入各領域學習、追求永續環境。
永建田園課程以實踐環境教育為目標,學習田園知識與食農健康,進而珍愛土地、力行永續,並透過思考、歸納、實踐,學習成為地球良善的一份子,而田園教育,正是散播希望的學習種子。推動小田園及綠屋頂一步一腳印,在舊校利用花台進行課程,由行政主導;遷至新校後,建置環境及管理機制,逐年活動課程化,啟動教師動能,朝向生活素養為導向的綠鑽永瑩。
推動共分四個階段:一、萌芽期—舊永建時代(103年-106年),草創時期邀請三年級的老師們一同合作,帶領學生玩土種菜。在有限的空間裡營造田園,師生拌土、裝盆、合力抬長盆上樓,藉灌溉、施肥、除蟲等親近自然,許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土壤,從收成的微笑中,可感受到學生多麼喜愛田園課!漸漸的,更多老師願意投入,自然老師將學習內容加深加廣,五年級老師們將田園融入班級經營、品格培養,更教授了許多課本上未提及的蔬果、昆蟲常識。
二、成長期—開啟新永建,站在舊經驗上,建置從零開始(107年-108年)遷至新校一切從零開始,評估環境資源後,同仁一致以朝向環境教育、生態田園來創新課程與提升教學專業,例如英語、語文、生態藝術、生命教育等。共設置了三處綠屋頂田園基地,以提高校園屋頂綠化率、隔熱降溫、節能減碳等。而本校榮獲綠建築銀級標章「綠化量指標」,綠化設計值遠超過標準的1.7倍;「二氧化碳減量指標」達標準值的1.26倍,足見綠化有成!
三、開花期—豐富田園學習,多元活動開展(109年)參與的年級增加,連結舊經驗進行跨域學習,並規畫多元評量:口語、日記、記錄單、實作等。老師們的教學點子愈顯創新:親子共作「蔥」明料理、食神大賽、午餐約會、英語田園沙拉、From Farm to Table認識碳足跡等,強調健康飲食並落實食農教育。也因病蟲害嚴重而尋求外部資源,與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請益,及與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合作,執行計畫向農糧署申請經費,以活化教學。
四、結果期—由被動轉主動的歷程(110年~持續開展)拓展因地制宜、逐步修正,並成立田園服務隊。種菜似乎成了師生的日常!老師們發起共備、研發課程,進行語文(觀察記錄、圖文日記、寫作)、數學(統計圖表、面積)、綜合(烹飪、親子廚房、義賣公益)、藝文(小書設計)等跨域對話。辦理學生多樣的體驗活動:水耕蔬菜、食農試吃、臺灣原生植物、無塑園遊會黑水虻介紹、蔬菜義賣、田園美學、校際交流香草餅乾手作、營養午餐蔬菜農場校外教學等;教師增能為蔬菜美食聚、剩食教育及認識非籠飼蛋雞等,提升知能。校園裡永遠都有田園新鮮事!
近年推動有成,連續三年榮獲綠屋頂及小田園優等及特優!並投稿第22屆行動研究獲得特優。永建將持續視教育為首要,滋養永建人心中那塊綠色心田,以實際行動減碳,珍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