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3 期

永吉國中小田園


謝丞韋/臺北市永吉國中校長

瀏覽次數:169

近年來世界各地極端氣候災害頻傳,大自然反撲的力量越來越明顯,人類不得不正視環境逐漸遭受破壞的事實。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希望透過17個永續發展目標的推動,能引導政府、企業、民眾,透過行動與決策,達到永續發展的可能。永吉國中「食農教育」和「海洋教育」課程構想,在這樣的趨勢下萌芽。

臺北市自2015年起,鼓勵各中小學推動「小田園體驗活動」,希望提升學校師生有關健康飲食及食物栽種之知能與素養,透過學生友善耕作的農事體驗,進而產生園藝治療效果,並促進學生喜愛及認識在地與當季糧食,減少食物里程,重視食安及環境問題。

永吉國中小田園獲選「臺北市2022年田園城市建置成果」特優,其特色如下:

一、跨領域教師社群運作

校園裡不乏對園藝感興趣的老師,平時便喜歡在辦公室裡、走廊上,或校園中的某些角落種植花草菜苗;小田園計畫的推動,終於讓這一群綠手指老師有了機會,可以聚在一起討論課程發展。然而「有興趣」還是不夠的,距離「能授課」仍有一段差距;於是尋求園藝志工的協助,以及教師透過研習與實作不斷精進專業知識,讓課程有了雛形。由於小田園社群老師來自不同領域,課程內容自然而然具備跨領域的特色。

二、由社團活動走向彈性課程

小田園計畫推展初期,由學校園藝志工協助整地建置,106年成立小田園社團,並聘請志工擔任社團指導老師,社群教師團隊陪同學生一起學習耕種。經過幾年社團課程的實施與修正,課程架構與內容逐漸成熟,在109年正式將食農教育列入七年級彈性課程,讓全年級的學生都能接受食農教育。

三、課程架構內容完整

永吉國中食農教育三大主軸為「蔬果栽培綠色達人」、「健康美味購物專家」和「廚餘再生點食成金」,課程內容涵蓋了農事體驗、友善耕作、食安問題、食材選購、廚餘減量再生等議題,學生能透過課程參與,發展基礎耕食能力,進而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四、學生學會感恩惜福

食農教育課程讓生長於臺北都會區的孩子,有機會體驗農事耕種。孩子親眼看見自己辛苦種下的菜苗被蟲啃食大半,或是菜園裡草盛豆苗稀的景象,能體會到農夫的辛苦。唯有汗滴禾下土,方知粒粒皆辛苦。此外,蒐集午餐水果橘子皮製作橘子精油清潔劑,於校慶園遊會義賣並捐助教育儲蓄戶;利用廢油製作手工皂,附上手寫卡片分贈老師,這些課程讓孩子體會,自己的付出能帶給人溫暖與幸福。

2022年立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賦予食農教育正式的法源依據和預算。食農教育也是環境教育,關乎著下一代與環境能否永續共存。在此趨勢之下,教師需要精進相關專業知能,培養學生對於飲食及農業之理解,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