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6 期

博愛陽明品格力 友善臺北公民家


陽明高中 秘書 張安莛

瀏覽次數:662

九月初某位作家在臉書上的文章,再次引發各界對博愛座議題的關注之火,有從長者的角度批判乘客者,也有從生理需求角度談博愛座的設立初衷者,更甚者亦有大倡廢除博愛座(每個座位都是博愛座)者;其實關於博愛座的存廢,早在106年第六屆「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中,師大附中學生即提出「換個立場,讓博愛座可以乘載更多的愛」的方案,雖然這支競賽隊伍在當年僅獲佳作,卻在題目中點出了現今品格教育中最需要的元素──愛及同理,也體現出高中生對社會議題的重視及思辨能力。

陽明高中蔡哲銘校長曾在朝會時公開表揚一位孩子的善行:他某天在校長信箱收到一位民眾的來信,信中內容大意是,這位媽媽在某天放學時分推著嬰兒車正準備搭上通勤人潮的公車,正當她努力將嬰兒車推上公車時,一位陽明的孩子開口詢問她是否需要協助,獲得她的允許後,再協助她將嬰兒車抬上公車。看似一個「舉手之勞」,其實體現了「尊重他人的需求、給予能力所及的協助」的能力,在青少年多用冷漠包裝自我的年代,能看到有同學可以主動給予陌生人關懷及協助,真的令人可喜!

透過這次的「典範故事」宣講後,意外且驚喜地發現,禮貌的探詢及尊重他人意願的氛圍在校園中形成一股正向循環,甚或校長信箱中多了幾封民眾感謝學生讓座的感謝信!

臺北市在108年即提出「推動品德教育實施計畫」,以四年為一期程,鼓勵各學層在實施課程中引導學生思辯並凝聚共識,從學校文化中形塑品德教育的氛圍,結合家長會及社區資源,將這份善的力量擴及到社區,進而擴散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當「尊重、孝順、負責、誠實、合作、自律、關懷、環保、感恩……」等議題融入課程,成為生活中可討論能實踐的善行,「品格教育」就不再只是淪為口號式的宣傳過場,而臺北市品德教育網(https://ce.tmps.tp.edu.tw/index.php)將自97年迄今出刊的「品德報」重新上架,更能看出本市在品格教育上的推動不遺於力,從報刊中各品格實例展現,著實欣見許多值得楷模學習的典範,透過學校的課程設計及活動,讓學生得以在人生中設定品德目標,進而激勵自我實踐。

以臺北市陽明高中為例,以「培養學生品格力」為目標的「服務學習」教師社群,在107年於課程中落實服務學習教案後,與學生合作創辦了「冬陽社」社團,一如此社的簡介說明:「如寒冬的暖陽般,藉實際行動將溫暖傳遞給周遭的人,利用社課出校,與機構合作,一同關懷附近社區的弱勢族群。」冬陽社的師生長期以來透過行動落實對社會及人群的關懷,尤其每年歲末,更在校內發起「募集紅包」活動(這項活動發想來自於新北市格致中學簡茂譚老師的啟發):認捐者在紅包袋上寫下對受贈者的關懷,透過題字或插畫表達對對方的問候,其真誠的手寫筆墨所顯現出的祝福有時比紅包內的現金更來得有價值;待募集活動結束後,社團師生會統整所有的紅包送至鄰近的聖安娜之家等社福團體。當孩子遞上那一疊飽含關懷的紅包時,相信那股良善的暖流自會形塑孩子的身心。

對比月初的博愛座存廢議題,深深覺得這正是一個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品格思辨的好議題,教師們可依美國課程發展與管理協會提出品格教育6E教學模式:「典範學習、詮釋釐清、勸勉規諫、環境型塑、體驗學習、自我期許」,讓學生討論在校園或社會中常出現的議題,營造友善而溫馨的對話環境,讓學生在求學階段即能學習公共議題的討論模式,如是,才是真正落實培育學生成為具有公民素養又具備品格的教育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