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7 期

展國際視野 向世界學習


李雪鳳/臺北市新生國小校長

瀏覽次數:422

國際教育近年在聯合國及國際組織的倡導下,已受到全球各先進國家重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2030年教育和技能的未來”專案中提到:「我們如何才能讓學生在一個相互聯繫的世界中茁壯成長,他們需要理解和欣賞不同的觀點和世界觀,與他人相互尊重地互動,並為可持續發展和集體福祉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實施的全球素養測驗結果,臺灣為第五名,顯見臺灣學生對國際局勢的認識,透過閱讀解讀全球相關議題的能力,屬於世界前段,但問卷調查老師是否在課堂上傳遞多元文化的信念時,臺灣在該項目的60個國家中位居倒數第十。因此,學校教育應強化國際教育課程,以普及化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全球素養。

教育部在國際教育政策的推動上,為擴大國際教育參與學層、培育國際化的人才,於2011年首次提出「國際教育白皮書 1.0」;2020年公布國際教育白皮書2.0,奠基於「12 年國教課程綱要」,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發展願景; 2023年5月推出中小學國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以提昇國際教育品質為核心價值,以深化課程推動與拓展國際交流為兩大發展主軸。此外,教育部也建置「中小學國際教育中程計畫全球資訊網 https://www.ietw2.edu.tw/ 」,除了政策說明,更有許多中小學建構國際教育課程、推動國際交流的實例供學校參考。各級學校可依據國際教育政策,爭取教育部及縣市資源,並從以下四個面向,落實在學校中推動國際教育。

一、 精進國際教育人才培力~辦理教師國際教育專業成長研習

(一) 組成國際教育社群,參與教育部、縣市政府辦理的國際教育共通課程、分流課程研習,培育教師成為校內規劃及推動國際教育的專家。

(二) 邀請國際教育講師到校為全校教師或社群教師增能,促進國際教育教師共備、共學及共享,全面提升學校國際教育教學量能。

二、 推展國際教育課程~建構學校國際教育總體課程

(一) 普及深化國際教育課程:建構學校國際教育總體課程,普及化培養學生國際素養。

(二) 國際交流課程化:研發國際交流課程,規劃國際交流前、中、後課程。

(三) 拓展及推廣國際教育教學資源:結合社區、外國駐台機構等內外部資源,豐富國際教育課程內涵與體驗。

(四) 研發國際教育課程教學資源(包含教材、教案、示例、工具包及教學模組等)

三、 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實體及線上國際交流

(一) 與外國學校交流:透過國際教育交流聯盟或線上專案平台媒合國外學校,辦理實體出訪、接待或線上國際共學交流。

(二) 與國外學校締盟:申辦姊妹校計畫,爭取線上國際交流設備經費。

四、 強化國際教育支持機制~豐富學校國際化環境

(一) 建構國際化校園: 運用學校國際化指標,蒐整學校國際化實施成果及建立自我檢核機制。

(二) 辦理國際教育週:結合國際教育課程、國際交流成果發表。

(三) 參與國際教育認證獎:例如參與臺北市深耕國際教育獎輔導與認證、教育部學校國際化認證。

網路的連結、國際間的互動,現今的學生已然是生活於地球村中!國際交流不該只是少數學生可以參與,課程化才能普及化涵聿全校學生國際素養。學校應建構國際教育總體課程,落實國際交流課程化,辦理國際交流互訪或線上國際交流,豐富學校國際化環境,以培養學生成為能面向未來、具國家意識之全球公民。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新生多元文化博覽會
新生多元文化博覽會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韓國交流
韓國交流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日本交流
日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