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近年在聯合國及國際組織的倡導下,已受到全球各先進國家重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2030年教育和技能的未來”專案中提到:「我們如何才能讓學生在一個相互聯繫的世界中茁壯成長,他們需要理解和欣賞不同的觀點和世界觀,與他人相互尊重地互動,並為可持續發展和集體福祉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實施的全球素養測驗結果,臺灣為第五名,顯見臺灣學生對國際局勢的認識,透過閱讀解讀全球相關議題的能力,屬於世界前段,但問卷調查老師是否在課堂上傳遞多元文化的信念時,臺灣在該項目的60個國家中位居倒數第十。因此,學校教育應強化國際教育課程,以普及化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全球素養。
教育部在國際教育政策的推動上,為擴大國際教育參與學層、培育國際化的人才,於2011年首次提出「國際教育白皮書 1.0」;2020年公布國際教育白皮書2.0,奠基於「12 年國教課程綱要」,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發展願景; 2023年5月推出中小學國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以提昇國際教育品質為核心價值,以深化課程推動與拓展國際交流為兩大發展主軸。此外,教育部也建置「中小學國際教育中程計畫全球資訊網 https://www.ietw2.edu.tw/ 」,除了政策說明,更有許多中小學建構國際教育課程、推動國際交流的實例供學校參考。各級學校可依據國際教育政策,爭取教育部及縣市資源,並從以下四個面向,落實在學校中推動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