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1 期

從校園公共藝術談「漫『話』東園_『牆』化加蚋情」


陳毓卿/臺北市萬華區東園國小校長

瀏覽次數:904

在臺北市越來越多的校園陸續面對新興工程的建設,有的是因為捷運共構工程,有的是因為海砂屋結構品質,更有的是因為地震災害又被提及50年以上老舊校舍改建等議題。然近二十年來,由於921之後所推動的新校園運動,加上社會大眾對校園美感意識的提升,教育部開始對校園環境與空間美學更加重視,因此有了推動「公有建築百分之一」的公共藝術法案,凡公有建築物及重大公共工程之興辦機關(構)應辦理公共藝術,營造美學環境,其辦理經費不得少於該建築物及公共工程造價百分之一。就這樣我們引以為豪的「漫話東園」公共藝術作品也在捷運共構新建大樓工程中應運而生,這當中歷經三年半的學習與策劃,值得和大家交流經驗、觀摩學校與社區共榮的美好成果。

設置校園公共藝術是一門千頭萬緒的工作,我曾問學生,身為東園的一份子,每天上學進入校門的那一刻,你可曾抬頭看見鑲崁在大樓上的學校校徽?抑或是你曾俯視自己制服上的學校校徽?你可知東園校徽代表了什麼意涵?是的,它就像是公共藝術一樣,當我們需要有公共藝術作品融入在學校的時候,它能為我們設立了什麼樣的家園?能有什麼寓意深遠的意涵,帶領每一位學子努力前進的方向?為了找尋這樣的答案,我們規劃小組開始長達一年公共藝術的研習與學習,參訪實境與線上的公共藝術作品,並有幸在一開始找到經驗豐富的專案公司,集結最具權威的公共藝術專家學者,在一次又一次打破思維、放大格局的對話激勵中,我們定調屬於自己學校的公共藝術。

我們以學校為中心,結合社區校史文化的傳承使命下,全心致力永續希望的工程,將共構大樓所賦予的公共藝術設置,不只是放置在開放性、娛樂性、互動性的公共性意涵,還有更多關於社會平等、文化多元、參與式民主的討論過程。讓校園美學與公共藝術的結合是為了美化環境,也是為了創造一個豐富、啟發和包容的學習社區,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成長。

就這樣在2020年開始,我們循著東園國小這塊基地特有的精神意象,以極大化價值的題材來規劃,除了思考設置於合適的校園空間、調和建築本體與周遭環境的色彩,更在意未來的維護與保養,進而以增進人文藝術的涵養,聚焦強化教育志業的永續經營。所以我們籌畫將昔日學生、今日校友的眾多生命歷程,帶入東園人的記憶,與南萬華〈加蚋仔〉的地方變遷,交織成一幅幅動人的故事。將故事用15幅圍「牆」上「鐵花窗」圖像,來呈現強化加蚋仔的在地情感,一方面展現台式傳統美學,因打鐵是台灣早期的產業,另一方面以漫畫風構圖營造動態感,以「窗」展延無限的想像。如同分格的漫畫,打造引人入勝的故事廊道,命名「漫話東園」,是從南萬華「加」蚋仔與東「園」國小的文史資料相互輝印,這是「加園」也是家園,期能吸引學校師生與萬華在地人的散策時光,都能夠介紹闡述地方特色的嶄新地景,並了解捷運加蚋站所帶來地方發展的重要地位。

2023年底,我們終於完成了這件捷運共構大樓公共藝術設置作業,歡迎大家帶著家人與朋友來萬華,一同駐足欣賞「漫話東園」,相信這條廊道藉由不同世代的孩子們所串接的童年回憶,可以擴大凝聚我們的心與愛,繼續採取積極的態度,加強對公共藝術發展的支持和促進,推動校園美學建設,共同去編寫屬於自己學校美好的學習時光與生活環境。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透過兒童月上下課翻轉,總務主任向孩子們分享公共藝術鐵花窗上的故事。
透過兒童月上下課翻轉,總務主任向孩子們分享公共藝術鐵花窗上的故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十五幅鐵花窗的設計故事,有著百年東園與在地歷史的厚度及文化情感的交流。
十五幅鐵花窗的設計故事,有著百年東園與在地歷史的厚度及文化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