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6 期

國中學生代表參與校務會議之教育意涵與作為


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吳明峰校長

瀏覽次數:222

立法院在2023年5月29日修訂國民教育法通過,其中在第十九條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校務會議成員,應包括校長、全體專任教師或教師代表、家長會代表及職工代表,並應邀請學生列席會議………」,這樣的修正主要是讓學生可以了解校務發展,但不會影響校務會議本身席次和會議成立的條件,同時也開啟了台灣校園治理的學生民主參與向下延伸到國中、國小。但第一線教育人員在乎的問題點為:參加校務會議的學生人數、資格為何?學校端應該如何教育學生們正確的參與會議?而學生代表可能會感到困惑:我不知道如何參與會議?我應該如何在會議上表達意見?我能在會議上發揮何種價值與功能?

首先,校務會議是學校最高層次的決策會議,會議的組成成員應包括校長、全體專任教師或教師代表、家長會代表及職工代表,並應邀請學生列席會議;採教師代表為組成成員者,任一性別成員人數不得少於成員總數三分之一;其各類成員比例及運作原則,由各該主管機關定之。其次,校務會議的決定事項範圍也很廣泛,如:議決校務重大事項、學校中的各種重要章程,例如:導師遴聘辦法、教師輔導管教辦法、學生獎懲實施要點等、學校的組織架構調整等,都顯示出了校務會議具有學校整體制度擬定與校務系統化運作的重要功能,更是學校在教師、行政以及家長三方面形成共識的重要平台。再者,面對校內最高層級的校務會議邀請學生代表參與,我們要注意的是學生代表們是否有足夠的民主知能可以在會議中發揮功能,落實其應扮演的角色。其實,學生在校務會議中主要是「列席」的身分,和其他會議成員「出席」的權利不同,學生代表在會議裡可以行使的權利僅有「旁聽權」及「發言權」,沒有具備出席人員才有的「提案權」及「表決權」。另外,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所公布的調查報告,該協會透過評比24個國家,年紀在13歲左右的學生,以了解各國公民教育的成效為何,根據該協會在2023年11月公布最新一期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的研究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顯示出台灣學生公民素養在全球24個參與調查的國家中,整體公民認知排名第一,其中「參與有關學校運作的決策」、「在班級幹部或班聯會選舉投票」,高於國際平均值13至28分,表現優異。從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出我國中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公民素養,因此引導學生能正確的參與會議並提供第一線的興革意見,應該是我們國中端能著力的重點。

然而,目前新法只有明訂學生應列席校務會議,相關比例以及資格產生方式都尚未有明確的相關規定,也缺乏相關的配套措施。即便如此,我們可以發現這次法規的重點強調的是學生學習公民參與,其實國中已經透過公民課程的教導、召開班會、舉行朝會、從事班級幹部或優良學生的選舉活動、營養午餐滿意度的調查、校外教學場地的選擇等,都有讓學生透過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的實施中學習相關的民主知能,更甚者有學校更是成立學生班聯會、自治市、學生自治會、學生議會等相關組織來落實推動民主素養。

伴隨者時代趨勢,學生參與學校各項組織與會議的比例越來越高,不僅只於校務會議,諸如:服裝儀容委員會、學生獎懲委員會、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會議、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等,所以如何參加會議以進行意見表達,是我們必須規劃讓學生學習的生活素養。以下提供幾點建議做為推動參考:

一、 定期召開班級會議,強化班級治理功能

在學校中,召開班會就是最實際的民主知能學習與實踐的場域,班會的進行更是透過民主程序來形成共識的過程,如:選出主席、主席報告、各股長工作報告、生活檢討及班務質詢、學校題綱討論、臨時動議、選舉下次主席、司儀、紀錄、導師講評、散會等程序,透過班上職位的選舉(各班級幹部、學科小老師……)、任務的討論(如:園遊會設攤內容、創意入場內容……)、學校周主題討論(反霸凌、交通安全……)、校外教學場地建議等,都是很具體的民主素養培養的教育歷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候選人於選舉發表政見
候選人於選舉發表政見

二、 透過優良學生選舉,實際參與民主過程

為鼓勵學生五育均衡暨適性發展,培養其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各校皆辦理優良學生的選拔活動,以體現學生多元智慧,激發榮譽心,並引發示範學習之作用,樹立優良校風。無論是班級透過班會選拔出班上的代表人選、代表人選抽籤、一系列的選舉宣傳活動(助選團、文宣、標語)、拉票的競合過程、選舉政見的發表或是才藝演出、正式投票時領票、投票、開票、宣布當選與謝票的過程,甚至是坦然接受敗選,都是最貼近學生的民主參與活動,也是讓學生模擬正式選舉的學習歷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候選人簡介自己的優良事蹟
候選人簡介自己的優良事蹟

三、 暢通多元意見表達,營造民主開放氛圍

學校應鼓勵學生的多元意見表達,透過參與各式會議讓學生實際參與校務的制定程序,讓他們更認知法律與民主知識。如果國中階段如果能讓學生參與更多校園事務,累積蒐集資料、整理分析並清楚表達大眾意見的技巧後,對於未來無論在求學或是職場上應該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除了各項會議或是活動讓學生能投入參與外,更應營造開放氛圍,並暢通各項溝通與意見表達管道,如;意見信箱、電子郵件、言論廣場、學校聯絡本等,廣納各方意見,讓學校成為學生民主素養培養的最佳基地。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候選人收集議題進行教育宣導
候選人收集議題進行教育宣導

四、 彼此接納不同意見,創造共好校園環境

學生的多元意見學校應予以尊重,尤其是與他們切身相關的各項議題,如:服裝儀容、手機管理、遲到時間、社團活動等,當這些切身議題跟相關規範有所牴觸或是存有窒礙難行之處,學校與學生雙方面應該要有機會面對這些問題開誠佈公地對談,例如透過正式的會議,在會議上彼此討論,在程序上形成共識後尊重會議的決議,這樣的過程將會一定程度減少學生抗議不滿的各種負面表徵,同時也讓學生理解到有時政策的通過不見得就是單方面收集到學生的意見與想法,更多的是透過會議上縝密與多面向的討論,充分採納各方意見後方能制定出比較合宜的政策。而學校更可以在校務會議的討論中主動顧及學生表達意見的權利,雖然學生列席校務會議不一定能實際參與決議,但讓學生參與校務會議最重要目的是學習民主的決策過程,讓學生實地親身地了解民主程序的運作歷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 學生進行優良學生投票過程
學生進行優良學生投票過程

雖然國教法的施行細則還沒出爐,但是已經有不少學校就已經先行設立學生自治會或相關組織,嘗試讓學生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諱言的有些學校則還在觀望,評估兼顧學生參與和校務運作的方法。但我們始終相信當學生從小就參與自治活動,從身旁的事情關心起,進而能擴大到學校事務與社區事務,這樣的素養將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民主政治的認知與體驗,落實學校辦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從中讓學生增強公民意識、培養批判性思維、促進社會參與、提升溝通與合作能力、並促進多元文化理解並傾聽多元意見,讓師生一起創造共好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