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關於「核心素養」的定義為:「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其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教育部,2014)。進一步而言,依王俊斌(2020)之見,「素養」若以’literacy’來理解,則可區分成四個面向,其中之一為「素養即特定情境下的應用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素養若以’competence/competency’來理解,則OECD將其定義為:「能力不僅僅是指知識和各種技能,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一個人能夠提取並應用各種社會心理資源(包括技能和態度)來面對複雜狀況的本領。例如,有效溝通的本領即為一種能力,包括可以依靠個人的語言知識,使用資訊科技的技術以及與他人進行溝通的態度。」1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教育2030的觀點,教育的核心需建基於知識、技能與態度價值的發展基礎上,以培養學習者成為具有素養和競爭力的全球公民,從而實現個人和全球社會的幸福(well-being)目標。此外,願景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所提出的三大核心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是一致的,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體現「自發」、「互動」與「共好」之精神(王智弘,2019)。在十二年國教課綱推動的教育脈絡下,教育不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態度和價值觀,能夠在全球化和科技化的時代中取得成功。透過導入跨領域和議題導向的課程,可以鼓勵學生跨足不同領域,培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並提供實踐及展現自我的機會,進而迎接未來的挑戰(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2024)。
綜上所述,在新興科技的蓬勃發展下,數位學習已成為教育的趨勢與重點之一,也是學生需要具備的知能。然而,未來若要人不被科技所宰制、不被AI所取代,則學校教育宜同時加強素養教育,使學生能在特定情境下,運用自身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來面對複雜狀況,妥適解決實際問題,也能使用資訊科技以及和他人進行溝通。這在在顯示,數位學習與素養教育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持平來說,數位學習是教育的方式,而素養教育方為教育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