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南港高工NK MTC團隊以「涓滴成河 三川入海-從STREAM到SEA」教學方案榮獲113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為113年度全國唯一獲得金質獎的技術型高中。
NK MTC 全名為Nan Ka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Manufacturing Team Challenge,創立於2004年,代表著南港高工旗下一個勇於接受挑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製造團隊。由一群熱愛「玩科學」、「玩技術」、「玩創意」及「玩設計」的師長與學生跨領域組成。
團隊歷經多年發展,充分發揮技職學校學習多樣化的優勢,由來自不同科別的學生與不同教學專長領域的教師們陸續加入;目前的教學團隊社群成員橫跨不同群科,結合電機電子群的電子科、電機科、機械群的模具科、土木建築群的土木科、動力機械群的汽車科等專業老師、加上一般科目的數學科及英文科老師,因應來自不同科別學生的學習需求,共同合作、研究開發教學方案。加上行政資源的大力支援,讓團隊不但得以專注於跨領域機電整合的技術研究,也讓學生與師長們可以發揮個人創意並啟動團隊創意發想,以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充分體現教學相長的真諦。
從STEM到STREAM的全方位跨域教學
「涓滴成河 三川入海-從STREAM到SEA」教學方案以機器人課程為起點,將學生組成團隊,參與機器人大賽,也藉由參賽過程逐步修正、擴充教學的廣度與深度,並積極尋求與企業合作的機會。
課程設計內涵以STEM 教育為本,加入人文及美感教育,發展出STREAM (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 Reading閱讀, Engineering工程, Art藝術, Math數學)的課程核心教育精神,結合專題導向學習法(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引導學生學習。「涓滴成河 三川入海─從STREAM到SEA」的方案名稱除了涵蓋上述的課程內涵理念之外,還代表著本課程的三大主軸,分別為「電路與控制─S」、「機構與加工─E」以及「人文與科技─A」。三大課程主軸就如同三個河道,學生可以自由加入有興趣的課程內容,依河流方向順行,循序漸進,建立專業知能,由初階、進階、到整合課程;此階段為「要我學」。當河流匯入大海後,即不再有河道的框架限制;發展方向、團隊目標都依循自身的決定;此階段為「我要學」。參與此課程的學生以自身就讀的科別知識為基礎,因循著主動積極的學習精神,自由選擇要增加學習的深度、或涉獵另外兩個領域,擴充學習的廣度。
如上所述,本課程方案以機器人國際競賽公告賽題作為創新專題之基礎,結合本校的科系特色及教學資源。因機器人科學為機電整合的重要應用,而機電整合又結合了機械與電子領域的技術專業,加入課程的學生藉由與不同專業領域學生、老師互相交流、學習,從而建立機與電跨領域整合的能力;另外,透過此全方位的機器人科學課程,學生除了機器人研發、外觀設計之外,同時必須學習資金募集、原料採購、產品行銷等,更要落實社會企業責任,如辦理營隊及偏鄉服務;在國外參賽時也訓練了外語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的正向價值觀。
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渴望
從完成課程小目標(製造)到發現問題、理解問題並解決問題(自造),了解實際需求並精進解決方案(智造)。課程中建立學生基礎能力(包含專業及閱讀、理解),學生動手實作解決微小問題,再逐步給予整合性目標,學生系統規劃及思考並結合藝術美學使解決方案更臻完美。學習成果除了學生自己的努力,也包括團隊的合作與教育資源、社會資源的支持,透過貢獻己力回饋社會與扶助弱勢,培養愛人與感恩的價值觀。引導學生以模擬企業發展與經營的模式,實際應用課程中所學,藉以增加業界實務經驗,減少產學落差,具體實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教學理念。

教育的可貴,是在改變中帶給孩子可以實現的夢想與希望,讓孩子能主動並且渴望學習。南港高工NK MTC團隊, 以孩子的需求為起點,經過20年淬鍊,發展出「涓滴成河,三川入海」教學方案,課程將STEM教育模式進階到STREAM概念,發展到現在形成跨域多元發展的SEA自創課程(S-電路與控制、E-機械與加工、A-人文與科技),方能獲得教育部委員對方案的支持與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