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0 期

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融入元宇宙:讓多元選修富含STEAM教育精神,開啟高中生未來學習路


曾慶良/ 臺北市STEAM及新科技發展辦公室課程研發組長

瀏覽次數:588

多年來,我開設了「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融入元宇宙」多元選修課程,結合學科知識與前瞻科技應用,將新科技應用於生活與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面對快速變化的未來,學生不僅需要知識,還需擁有無限的創造力與行動力。 這門課程融合STEAM教育精神,涵蓋T(科技)、A(藝術)與M(數學),透過量子電腦、人工智慧及XR動畫設計的結合,啟發學生的學習動能,讓他們在高中階段就能突破學科與生活的界線,實現跨領域學習。

課程緣起:用STEAM精神啟動學習火花

STEAM教育核心是透過跨領域學習,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與表達成果的能力,強調「學科整合」與「實務應用」,引導將課本知識融入生活,並拓展至社會、環境及前瞻科技等議題。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不僅是未來趨勢,更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量子電腦帶來超越傳統運算的能力,人工智慧則深刻影響未來生活。當兩者結合「元宇宙」—虛實融合的數位世界時,課程中不僅僅學習理論,更將量子運算與AI演算應用於元宇宙場景中,激發對於課程的深度學習與創造力。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STEAM課程關係圖
STEAM課程關係圖

課程大綱與教學流程

課程共十八週,分為三大模組,最後以專題製作與歷程紀錄收尾。

1.人工智慧模組(1~7週):了解AI歷史與應用、機器學習基礎,學習監督式與增強式學習的原理。

2.量子電腦模組(8~12週):學習量子基礎、量子數學工具與演算法,探索量子纏結與平行宇宙。

3.動畫設計模組(13~16週):製作動畫腳本,運用3D動畫軟體與數學可視化工具(如GeoGebra),創建直觀動畫。

4.專題製作(17~18週):整合AI、量子電腦與動畫設計,完成「元宇宙」主題專題並記錄學習歷程。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課程大綱與教學流程圖
課程大綱與教學流程圖

引導式教學與跨域合作:從臨摹學習到實踐

課程採用引導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生好奇心,並透過跨域合作探索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目標與分工:

課前傳遞學習目標,如「掌握監督式學習概念」「用Python進行資料分類」。分組合作依學生專長搭配:程式組負責演算法設計,理論組研究量子物理與數學,藝術組專注動畫創作。

實作示範與回饋:

課堂中循序示範KNN分類器與量子邏輯操作,並運用GeoGebra與Makar XR創建視覺化動畫。即時回饋幫助學生修正錯誤、增強信心。

成果展示:

學生透過享失敗與解決方案,逐步感受學習成就。成果於元宇宙平台展示,互動交流深化理解,並拓展未來科技的應用可能性,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

課程評量與成果展示

(一) 多元評量方式

• 1.學習歷程記錄:學生透過實作紀錄與平台上傳,呈現學習軌跡與成長歷程。 • 2.專題成果報告:課程結束時,學生發表專題作品,展示AI模型、量子演算法或動畫設計成品,展現學習成果。 • 3.互評與自評:學生透過檢視專案貢獻與學習成效,並參與成果觀摩,交流建議、互相鼓勵。

(二) 元宇宙應用

專題展示將成果融入元宇宙概念,帶來創新的學習與展示體驗: 1.虛擬展間:將AI模型與量子演算法的視覺化成果嵌入元宇宙平台(如VR空間),供訪客探索與互動。 2.沉浸式體驗:結合AR/VR技術,將動畫作品帶入虛擬環境,幫助觀眾身臨其境地理解量子電腦與AI的運作。 這些體驗不僅增添了作品的實用性,也拉近學生與未來科技的距離。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學習評估與原宇宙整合
學習評估與原宇宙整合

教學心得與未來展望

將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融入高中多元選修課程,不僅展現課程整合能力,也讓學生深入理解其原理與應用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成長令人印象深刻:

• 1.程式驚喜:學生親手撰寫AI程式,成功辨識圖片或進行基本預測時,臉上流露出興奮與成就感。 • 2.創作成果:使用GeoGebra製作動態旋轉的國旗或生動的動畫人物後,學生主動分享作品,展現自豪。 • 3.未來想像:透過量子纏結與疊加態的學習,學生進一步想像量子電腦在人工智慧與元宇宙中的應用潛力,心中播下改變世界的種子。

未來,我期望課程持續創新升級,緊跟科技與教育發展跌代:

1.引入新興科技案例:引入量子電腦最新進展與AI應用實例,保持課程的現代性與實用性。 • 2.整合虛擬資源:結合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技術,提升學生作品的展示深度與沈浸感。 • 3.深化產學連結:與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合作,構建理論、實務與產業接軌的學習平台,推動高中教育與未來趨勢無縫銜接。

結語:讓學生成為未來的創新推手

「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融入元宇宙」多元選修課不僅傳遞知識與技能,更在STEAM教育精神下,啟發學生對未來科技的想像力與行動力。課堂中,學生因「解開程式bug」或「完成精美動畫」而雙眼閃亮,從初時的懵懂成長為能自信站在台前,與夥伴合作呈現專題成果的青年學子。 教育的意義就在於激發孩子對未知的好奇,並賦予他們探索的勇氣與方法。結合量子電腦、AI與動畫設計的課程,為學生開啟了通往未來的門。即使未來他們不全成為量子科學家或AI工程師,那顆「勇於挑戰、樂於嘗試、善於合作」的種子,必將伴隨他們一生茁壯成長。 希望這篇文章能啟發更多老師,讓我們共同投身STEAM教育浪潮,為下一代打造更多創新學習的場域。這門課程只是起點,未來還有更多新科技與教學模式等待我們探索、實踐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