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2 期

空間領導翻轉百年學校風華


陳毓卿/臺北市萬華區東園國小校長

瀏覽次數:43

在校園裡,學校建築具有陶冶學生身心、激勵學習興趣、涵養開闊胸襟、蘊育豁達人生哲理的「境教」功能(湯志民,2002) 。與境教一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空間領導」(spaceleadership) 概念,正是我們北市府教育局湯志民局長近二、三十年來鼓勵「創造學校建築特色」、「營造優質校園」,期望「加強校園美化、綠化及人文景觀營造,以引領相關人員對學校空間營造的重視,因此,校園「空間領導」概念早已成型。

106學年度(2017年)我初任東園國小校長,即擔負起承接新建捷運共構大樓興建工程,主體為地下兩層地上六層東園國小綜合活動中心,附加捷運萬大樹林線加蚋站兩個出口用地。萬丈高樓平地起,至今113學年度〈2025年〉即將於5月中完工。八年的時光,前兩年包含初步設計、細步設計、都市審查、申請建照、議價發包等,開工後四年,從切割樓板拆除舊校舍、水塔,重置十大系統管線,面臨零停車位的窘迫,與施工噪音粉塵等問題,都亟需提早因應與解決。班班有冷氣降溫親師生的熱火,卻檔不住在施工中遇到嚴重疫情的降臨,全面缺工缺料,物價調漲、經濟通膨,追加預算成了沒日沒夜思考盤點的重要工作。

等到近兩年(2024-2025年),為了能加快建設的速度,一週一小會,雙週一大會,每個月總檢討,讓我深刻體悟學校空間領導是「集體責任」,校長(Principal)是總體決策者的責任,制定學校發展方向,確保空間規劃符合學校的教育願景,決定學校資源分配,確保空間設計與學校長遠需求一致。促進跨部門合作,如委辦單位捷運局、設計公司與監造人員、營造廠商與教育局協調經費等,還要整合教師、學生、家長及社區需求。再者是總務主任和空間規劃團隊(Facilities Director)進行執行與管理者的責任,規劃校內建築與場地運用,確保空間符合學習與活動需求,維護學校設施,確保安全、環保、耐用,並監督新建、改建與維修工程,與建築設計師合作討論最佳化的校園環境。

而教師(Teachers)是學習環境設計者的責任,依據教學需求,提供課室與學習空間規劃建議。設計靈活的課堂配置,如藝術老師建議設置藝廊,讓學生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Students)則是主要使用者與參與者的責任,反映實際需求,提出空間使用的改進建議。如工地圍籬的美化裝飾,透過學生設計競賽提供創意構想,還有協助維護學校環境,確保空間的長期可用性。最後是家長與社區(Parents & Community)是支持與合作夥伴的責任,透過家長會、社區組織參與學校空間發展計畫,提供資源與贊助,如名家畫作的捐贈、棒球設備與專車的募款。協助監督學校建設,確保符合學生需求與公共利益。

因此運用空間領導發展永續校園特色,我們打造出捷運共構翻轉百年東園兩項亮點,五項行銷與四大預期效益,一一陳述如下。

一、亮點一:百年東園風華再現 本大樓設計以東園的特色課程-棒球和美術為主體,棒球典藏館、棒球打擊場、多功能球場、游泳池、東園藝廊、多功能演藝廳等,符應學校的學生學習需求。同時也是捷運萬大樹林線在萬華區的唯一站體雙出口。在歷經全校親師生的辛勤付出與耕耘下,翻轉社區新風貌,持續發展卓越的校園文化與優良傳統。 (一)型塑棒球特色學校:積極發展棒球特色學習,參與競賽和交流活動,並與國際接軌,連年榮獲國內外少棒各項比賽殊榮,除切磋球技外,更增廣國際視野,且培育多位國際知名棒球選手,成績斐然。 (二)藝術教育蓬勃發展:美術團隊積極推展藝術教育,美術班學生於各項美術比賽獲獎成果豐碩。 (三)捷運翻轉南萬華交通:帶動學生自主通學、縣市區域交流的便利性,與社區改建、經濟發展的契機。

二、亮點二:融合在地風土民情 捷運共構大樓從空間領導在地資源「共享、共榮、共存」的觀點出發,並透過公共藝術「漫畫東園」鐵花窗,推動地方文史美學,讓學校成為家長、孩童與社區居民的生活中心。 (一)共享活化在地資源: 鄰近學校學子與社區民眾可以共享教學資源和硬體設備,如:游泳池、綜合球場等,增進彼此的情誼,嘉惠學子,也活化共構大樓運動設備,帶動全民運動。 (二)推廣公共藝術美學:歷時三年創新研發的圍牆公共藝術經典設計,更是融合加蚋地區的歷史沿革和東園國小校史為出發點,引領走進加蚋歷史長廊,細數加蚋三寶、東園街店家的傳統與創新,緬懷於時光隧道中。公共藝術的作品不僅具有時代傳承與迎向未來的意義,加上保養維護與更新容易,更是結合在地文史工作者運用為行銷萬華文化美學的最佳典範。

三、行銷方式: (一)媒體宣傳:透過新聞發布會、專題報導、電視與廣播節目,提高社會關注度。 (二)數位行銷:運用官方網站、社群媒體(Facebook、YouTube、LINE等)推廣活動與教育理念。 (三)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學校團隊進行場館建築學術交流,參觀公共藝術、棒球典藏館,體驗多媒體演藝廳、打擊場及籃球場館設施,提升國際能見度。 (四)地方參與:舉辦棒球體驗活動與藝術亮點活動,擴大民眾參與度。 (五)政府支持:市府及相關教育機構合作推廣,提高公部門與學界的認同感。

四、預期效益 (一)提升教育品牌形象:確立臺北市作為結合體育和藝術的教育創新領航城市。 (二)優化棒球特色學校:培育優秀棒球選手和藝術人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整體素質。 (三)吸引教育專業人才:透過捷運交通省時便利的優勢,吸引優秀教育工作者投入臺北市教育體系。 (四)帶動社區經濟發展:預期將帶動南萬華加蚋地區的交通發展和經濟繁榮,成為臺北和新北跨縣市的交通樞紐,帶來整體蓬勃發展共享共榮的榮景。

從空間領導的內涵中反思,學校中的空間領導不只是「建築設計」,更是一種影響學習方式與教學策略的工具。透過靈活、開放、科技化、自然化的空間設計,學校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創造力與合作能力,打造更高效的教育環境。所以空間領導的本質為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前進的目標。空間領導的行為會透過學校組織與成員的共同目標的策略與行動,如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建構出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發展,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情境。在整合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發展後,判斷目前最適用的空間領導模式為何,並加以執行。

綜合言之,空間領導(Spatial Leadership)的決策會直接影響學校的特色發展,因為學校的物理與數位環境不僅塑造了學習氛圍,也決定了教育方式、師生互動模式,以及學校的整體文化。當學校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與發展目標來設計與管理空間時,就能強化其獨特的教育特色了。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棒球典藏館
棒球典藏館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東園國小空照圖
東園國小空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