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代創意思維中,淬鍊精進; 在新世代學習空間裡,求新圖變; 在新世代教育路途上,自在從容。
壹、奠基科技校園引領教學創新一甲子
仁愛國中於西元1963年創立,是一所座落於臺北市精華區的大型學校。縱觀創校62年來的發展脈絡,戮力於造就科技校園為辦學特色。從草創發展期(1963~1969),學生數一度超過5000人,於此時期示範電視錄播教學,蔚為創新教學的前驅;完善成長期(1969~1993),隨著教育演變與革新議題,融入多元新樣貌的發展,塑造仁愛科技特質與卓越科學教育成就;優質茁壯期(1993~2013),隨著科技新興工具發展與資訊化浪潮,成立學發中心,導入「一生一平板」與「行動學習智慧教學」,成為臺北市科技發展示範重鎮;到創新進升期(2013迄今),工業4.0興起,教育4.0蘊育而生,推動「程式教育實驗計畫」,設立「仁愛自造教育科技中心」,以培養學生5C能力,並具備108課綱自主學習、溝通互動、社會共好的核心素養。
貳、擘劃全人/國際/智慧/美感校園優質續航
111年8月筆者到任,迎接仁中創校一甲子,以寬廣宏觀的教育視野,擘劃「璀璨仁愛--建構一個有愛與創新的精緻學校」為願景,在仁中既有科技校園的基礎之上,以全人/國際/智慧/美感四大主軸,帶領仁中全方位發展,涵育學生品格力、移動力、科技力、創造力,帶領學校創新進升為教育5.0。
一、增添雙語數位學習情境佈置
112學年度帶領仁中轉型升級為雙語教育學校,積極推動國際教育,課程雙語化,情境雙語化,行政雙語化,活動雙語化,配合教師節、萬聖節、耶誕節等節慶感恩祝福佈置、走廊佈告欄發表學生作品等,皆以雙語數位形式展現多元創新的學習風貌。
二、增置美感數位舒適學習空間
在既有的多元學習場域設備如:社區共讀站、視聽、電腦、生物、家政、生科、美術、音樂、表藝綠幕黑盒子教室及實驗室之外,整頓全校植栽、增設校門及外牆上數位裝置藝術、圖書館環境優化及數位化以帶動數位閱讀與數位學習、妝點穿堂數位藝文空間、鑲嵌美學角落RenAi Learning Space,爭取經費增購多組98吋、65吋及直立式數位大屏以充實數位設備等,最重要的是打造新世代學習空間SMART教室。
參、建置新世代學習空間躍升跨域教與學
一、建置仁愛新世代學習空間SMART教室
臺北市教育局在湯志民局長的理念推動下,鼓勵學校改造課室,建置新世代學習空間,仁愛國中深受其惠,於112學年度建置了「仁愛SMART教室(Science/Mathematics/Arts/Research/Technology)」,採多模態多中心的教室態樣,多彩的天花板及黑白穩定的地板設計,象徵學生擁有無限創思與札實研究的學習態度與精神,以資訊與通信技術(ICT)為基礎,於其中配備了可移動的六組桌椅、六組65吋可供學生分組發表的智慧大屏及兩組98吋的智慧大屏供老師多元運用並支援多媒體教學、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資訊設備、多組可上下拉動的小白板、黑板、白板、流理臺、咖啡機以及紓壓小型沙發組,此外,在這個空間裡還設有錄影直播室,供學生進行專題報告或錄製學習成果,培養他們的表達力和製播技術。在這裡,透過多元且彈性的空間設計,結合資訊科技,可以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讓老師創意教,學生聰明學,建構出科際整合與養成系統思考的時空,提供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多元學習發展的機會。
二、創意空間帶動STEAM跨域課程及三語跨域課程
仁中將新世代學習空間整合自造教育科技中心資源,以達成「跨域創思」、「智慧創科」、「藝術創客」的目標,引導學生學習新興科技VR、AR、機器人、機電整合、程式設計、積木機關等;寒暑假期間,開辦資通訊應用培訓營隊,提供選手精進實力的機會;辦理機關王社團、ARVR專題研究,結合生活科技與新興科技,讓科技教育與時俱進。除了科技教育外,仁中另一項發展重點在於結合科學與科技,除了科技應用的發展,也著重科學原理的探討,在STEAM跨域課程中運用SDGs主題式或專題式探究,讓學生從探究實作的歷程裡,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能應用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等跨領域知能,進而將這些知能,應用在各項科技應用競賽中。臺北市將於114學年度起推動「中文、英語、程式語言」三語跨領域課程,仁愛國中為承辦學校,將優先於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試作,由藝文領域藝術老師與科技領域資訊老師跨域合作三語教學,從色彩原理、幾何圖形到國旗繪製,再透過英語口說的方式表達,實踐中、英、程式語的結合,做為臺北市三語課程的先行示範。
肆、規劃新建新世代教學大樓展望未來
回顧仁中一甲子科技領航的風華,展望115年7月即將動工的教學大樓暨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將執行經費約23億元,其中包含普通教室、專科教室、圖書館及300個停車位等,受到親師生及社區里民的深切期待,期待一棟新世代教學大樓的落成,為仁中開創另一段璀璨奪目的篇章。
未來,不斷在改變,而現在,貴在精進,科技仁愛,璀璨仁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