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自111學年度起,全面推動「交通安全、水域安全、防墜安全、防災安全、食藥安全」五大主軸,落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實施安全教育課程,期望有效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降低意外事故傷害發生率。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綱要中的部分學習內容,與安全教育議題高度契合,健康教育教師更是肩負重要職責,賡續深化安全教育教學,以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知能、落實安全行動,共同營造更安全的校園與社會!本篇文章聚焦「防災安全」,介紹瑠公國中如何透過健康教育課程推動「防震避難」教育。
2024年4月3日的花蓮大地震撼動全臺,近期緬甸的強震(2025年3月28日)亦影響中南半島,顯示地震風險無所不在。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學生對地震並不陌生,每學期亦依循國家防災日進行校園防災演練。然而,回顧過往校園防震演練往往讓學生僅停留於「配合者」的角色,機械式地完成疏散程序,難以確實理解防震避難之重要性,亦缺乏自主應變的能力。
為深化素養導向教學,「『震』撼來襲?安全Level Up!」課程導入AI工具,引導學生從「被動配合者」轉變為「規劃參與者」。課程引導學生檢視校園建築的耐震安全性,剖析校園防災計畫,重新定位自身在防災演練中的角色。透過此學習歷程,學生不僅提升防災意識,更能主動參與校園安全規劃,共同打造更安全的學習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