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3 期

震撼來襲?安全Level up !


王君豪/臺北市立瑠公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老師

瀏覽次數:59

教育部自111學年度起,全面推動「交通安全、水域安全、防墜安全、防災安全、食藥安全」五大主軸,落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實施安全教育課程,期望有效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降低意外事故傷害發生率。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綱要中的部分學習內容,與安全教育議題高度契合,健康教育教師更是肩負重要職責,賡續深化安全教育教學,以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知能、落實安全行動,共同營造更安全的校園與社會!本篇文章聚焦「防災安全」,介紹瑠公國中如何透過健康教育課程推動「防震避難」教育。

2024年4月3日的花蓮大地震撼動全臺,近期緬甸的強震(2025年3月28日)亦影響中南半島,顯示地震風險無所不在。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學生對地震並不陌生,每學期亦依循國家防災日進行校園防災演練。然而,回顧過往校園防震演練往往讓學生僅停留於「配合者」的角色,機械式地完成疏散程序,難以確實理解防震避難之重要性,亦缺乏自主應變的能力。

為深化素養導向教學,「『震』撼來襲?安全Level Up!」課程導入AI工具,引導學生從「被動配合者」轉變為「規劃參與者」。課程引導學生檢視校園建築的耐震安全性,剖析校園防災計畫,重新定位自身在防災演練中的角色。透過此學習歷程,學生不僅提升防災意識,更能主動參與校園安全規劃,共同打造更安全的學習環境!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單元課程架構圖
單元課程架構圖

我的防震圖像:探究概念出發,具象生成防震要素

帶領學生從「災前整備;災時應變;災後復原」三階段,探究符合「防震」標準的五要素,並運用AI繪圖功能生成符合這些標準之圖像。學生依照所生成之圖片進行,事實分析:是否明確呈現所構思的五項要素;感受反應:是否符合自身對於防震標準的想像;概念延伸:哪些概念應被增加或強調?透過上述探究歷程,使學生更清晰建立自身對防震標準的定義!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透過AI生成功能,具象化建構防震概念
透過AI生成功能,具象化建構防震概念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透過AI生成功能,具象化建構防震概念
透過AI生成功能,具象化建構防震概念

校園環境偵查員:實地走訪、踏查校園實況

透過教學簡報之互動功能派送校園平面圖,並根據自身生活經驗標記地震時應特別注意的校園區域。隨後,以小組為單位實地走訪標記之地點,進行踏查與現況拍攝,並分析就地掩護與逃難動線。此外,思考若地震發生時,並非身處班級教室的應變措施。將防震概念與指引應用於真實生活情境,進一步強化自主應變能力。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從在教室內討論標記,到實地訪查校園環境
從在教室內討論標記,到實地訪查校園環境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從在教室內討論標記,到實地訪查校園環境
從在教室內討論標記,到實地訪查校園環境

校園防災,從我做起:檢視、比對、省思校園防災計畫

運用生成式AI科技,由學生輸入prompt生成校園防震演練計畫,共讀所生成之內容並分析哪些概念為「已知道」、「新發現」或「被忽略」。接續上傳校園防災計畫,並由AI比對生成內容與現有計畫的異同點。綜合所有資料,共同討論「演練每學期都有,但我們想說…」的議題,從自身視角出發,檢視如何降低「常被學生忽略」項目,進而擴大防災演練之效益!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科技融入教學,建構防災演練中的自主性
科技融入教學,建構防災演練中的自主性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科技融入教學,建構防災演練中的自主性
科技融入教學,建構防災演練中的自主性

S for Safety!:內化連結安全意識,總結此單元課程

從安全Safety概念出發,由學生找尋S開頭之英文單字,並思考這些單字與防震、安全、減災等概念之關聯,協助學生統整所學內容以及強化自身安全意識。引導運用Canva或類似功能之線上平臺創作「S for Safety!」安全意識圖卡,並藉Gallery walk模式展示與欣賞同儕作品,進行自評與互評,,促進互相學習與楷模效應,最終達成提升全體安全意識的目標!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S for Safety!」安全意識圖卡,學生完成之作品(列舉)
「S for Safety!」安全意識圖卡,學生完成之作品(列舉)
教育園丁的話圖片「S for Safety!」安全意識圖卡,學生完成之作品(列舉)
「S for Safety!」安全意識圖卡,學生完成之作品(列舉)

防災教育不僅關乎個人安全,更是提升集體韌性的關鍵。當學生皆能夠理解防災原則,進而成為積極的行動者,才能真正實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讓安全教育落實於生活之中,為校園與社會帶來更長遠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