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您好,若您未收到e報電子報,請重新註冊新的電子郵件信箱,感謝您對e報的愛戴與支持!
一所幸福的學校,不僅是人文與科技的學習殿堂,更應許諾孩子豐富的感知與無限可能的教育。透過「教育與環境相遇、專業與藝術對話」,我們重新建構了校園空間,實踐了空間領導的理念,。空間領導強調以空間設計為核心,促進教學創新與學習效能,並透過環境的改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學習動機。108年8月,本校正式轉型為「實驗教育學校」,依據自然環境與人文脈絡,擬定了風馳、水漾、雲遊、農情四大課程軸線,將空間領導與課程創新緊密結合。從空間美學的觀點來思考,讓溪山的學習藉由提升學習場域的空間意義價值之美、內容之美、形式之美,活化閒餘,發揮空間領導效益,進而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及永續。
閱讀文章
學校的物理空間與學習環境息息相關,校園不僅是學生活動的場所,更承載著學校的文化、價值觀與校長領導理念。如何透過空間設計與規劃來營造嶄新的氛圍,展現學校的整體形象,成為校園領導的重要課題。
在校園裡,學校建築具有陶冶學生身心、激勵學習興趣、涵養開闊胸襟、蘊育豁達人生哲理的「境教」功能(湯志民,2002) 。與境教一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空間領導」(spaceleadership) 概念,正是我們北市府教育局湯志民局長近二、三十年來鼓勵「創造學校建築特色」、「營造優質校園」,期望「加強校園美化、綠化及人文景觀營造,以引領相關人員對學校空間營造的重視,因此,校園「空間領導」概念早已成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108新課網,由核心素養出發,希望透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鼓勵學校進行課程發展,期望教師進行教學創新與課程設計。國中在領域學習課程之外,也重視彈性學習課程;希冀由過去過度重視知識中心的課程與教學,逐漸轉型並重視學生的經驗、活動和自主學習。